记忆中,我见到的鲍鱼都是处理好上桌的。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认为:鲍鱼和扇贝一样,应该有两片贝壳,只是被厨师处理掉了。不过,奇怪的是,鲍鱼壳上为什么有一排小孔?难道是厨师钻出来的,为了食材更容易做熟?
其实,鲍鱼和扇贝不同,虽然都可以用蒜蓉粉丝蒸,但鲍鱼既不是鱼类,也不是双壳的贝类,而是类似海螺的软体动物。问题来了,鲍鱼只有一片贝壳,在危机四伏的大海,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原来,当鲍鱼感知到危险时,就会用肥厚的软肉紧紧吸附在石头上,让单面贝壳保护里面的肉。鲍鱼肉足的附着力相当惊人。一个壳长15厘米的大鲍鱼,其足的吸着力高达200公斤。捕捞鲍鱼时需要用小铁铲把它从石头上铲下来。具体操作时,只能乘其不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其铲下或将其掀翻,否则即使砸碎它的壳也休想把它取下来。
鲍鱼壳上那一排小孔,都是纯天然的,功能不一。有用作呼吸的,也有用作排泄的。过去,鲍鱼还有一个雅号,叫做九孔螺。小小的鲍鱼,其实也是五脏俱全的。当然,我们吃到的鲍鱼,都是厨师处理好的。据说,日本和韩国人认为,鲍鱼是素食主义者,没必要去除内脏。他们都是直接吃整个鲍鱼。
鲍鱼的壳从外面看,壳形右旋,表面呈深绿褐色,甚至是灰白色,不太光滑,一点也不好看。但壳里面非常光滑,而且紫、绿、白等色交相辉映,珠光宝气的,总让人感觉里面藏着珍珠,非常好看!
在唐山湾海域,鲍鱼是很少见的。但到了渤海与黄海交汇的大连湾,有很多养殖鲍鱼的。印象中,青岛也有很多鲍鱼。去鼓浪屿的时候,路边摊有卖龙虾的,海鲜店铺里几乎都有鲍鱼,价廉物美。
也不知当初是谁给它起了这样一个名字,明明和鱼没什么关系,为什么会叫鲍鱼?原来,鲍鱼叫做盾鱼。除去这个鱼字,盾还是有几分道理的,鲍鱼的壳仿佛是它的盾牌一样。后来,齐大夫鲍叔牙特别喜欢吃鲍鱼,就是那个有“管鲍之交”的鲍叔牙。名人效应嘛,从那时起,盾鱼就改名成了鲍鱼。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不是鱼类的水生动物都被我们叫成了鱼。比如:章鱼、鱿鱼、墨鱼是软体动物,鳄鱼、娃娃鱼、甲鱼是两栖爬行动物,鲸鱼是哺乳动物,星鱼则属于棘皮动物,也叫海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