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海大厨的心意:59岁从头学烧武汉菜,只想让援沪“大白”吃的好一点儿

旅游 新闻晨报 2022-05-13 12:20

原标题:一个上海大厨的心意:59岁从头学烧武汉菜,只想让援沪“大白”吃的好一点儿

一个上海大厨的心意:59岁从头学烧武汉菜,只想让援沪“大白”吃的好一点儿

新闻晨报记者 张益维

59岁的寿晓峰,最近迷上了“武汉菜”。这段时间,新锦江大酒店的后厨的师傅们,总能看到,带着行政总厨的高白帽,已鬓发皆白的寿晓峰,与曾在武汉管理过酒店的总经理张凯,一起讨论武汉菜特色的情景。“要辣一点、咸一点、油重一点。哪怕我们做的不是武汉菜,味道要对。”这些天,寿晓峰的已攒下了许多招待武汉客人的经验:汤不要勾芡,豆花要放糖,炒青菜要先用五花肉和大蒜爆锅……寿晓峰是上海人,自1983年进入锦江饭店餐饮部,已专研川菜39年。对于烧得一手海派川菜绝活的他来说,武汉风味,实属是个新鲜领域。但,自打湖北援沪医疗队带着物资和救护车到了酒店,所有保障人员就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招待好这些在危难中帮助上海的人。寿晓峰所在后厨负责的一日三餐尤为重要:“一天两天吃点上海菜,他们可能还有点新鲜感。时间长了,肯定还是要吃家乡的味道,家里的味道。”尽量让终日在方舱中忙碌的“大白”们吃的顺口一些,这是一个上海大厨,一个“大白”守护者,朴素的心意。 武汉医生来了:大厨连夜改菜单

如今的新锦江大酒店,处处可见湖北援沪医疗队生活的气息。靠近长乐路的院子里停满了来自武汉120的救护车,救护车上都贴着相同的标语:“‘疫’路前行,鄂沪一家亲。”

酒店大堂的一角,满满当当的堆放着各类物资,上面打着红色的条幅“湖北省援沪医疗队”。“整个湖北省援沪医疗队指挥部都在我们这儿。”酒店总经理张凯介绍说。酒店中共有441个房间被医疗队以及相关服务人员住满。这些医疗队队员们每天分批次从酒店出发,前往附近方舱服务。

在酒店后厨,寿晓峰正带来着厨师们准备今日的晚饭:南乳扣肉、榨菜肉丝炒豆干、海鲜捞粉丝、炒青菜、米饭和水果。看似简单的四道菜品中,即有酒店拿手的特色菜南乳扣肉,又有为武汉队定制的榨菜肉丝炒豆干。如今,如何为援沪医疗队烧制适口的饭菜,烧了一辈子菜的寿晓峰,如今已将火候拿捏得当。

就在几个星期前,寿晓峰还在为如何招待好来自武汉的援沪医疗队,绞尽脑汁。

3月31日,新锦江大酒店接到通知,准备迎接援沪医疗队入住。作为酒店的行政总厨,寿晓峰连夜为即将到来的医疗队制定了为期2周的菜单。谁知,前面的几个医疗队都去了别的酒店。直到4月3日上午,寿晓峰才收到通知,即将入住新锦江大酒店是湖北省援沪医疗队的一部分成员,他们大多来自武汉。

总经理张凯曾在武汉管理过五星级酒店。对于武汉了解颇丰的他,马上意识到,原本制定的菜单,更偏向江浙沪居民的饮食习惯,对偏好重口的武汉人来说,可能会不适应。

武汉人可能比较喜欢辣一点、咸一点、油稍微重一点的菜。”

张凯说。烧菜和行军打仗一样,需要提前做好准备。食材已经备好,紧急调整菜谱来不及了。寿晓峰带着后厨师傅们,先从味道上找补了起来。

“我们就尽量往那边靠。”寿晓峰说。后来,物资日渐充足,寿晓峰有了更大发挥空间。于是,他一个电话,打给了在武汉的同行。

大厨也有苦恼:“有些吃法想都想不到”

武汉的同行毫不藏私。直接用中性笔在纸上手写了一份菜单,拍照发了过来。寿晓峰一看,有些傻眼。尽管做了近40年的厨师,但武汉菜对于他而言,实属一个全新的领域。

这张单子上有:姜辣凤爪、姜辣鸭、藕带、洪湖焖鸭、松滋鸡、杜家鸡……

看了单子,你不知道什么意思,杜家鸡到底是什么东西。”

不过,厨师有厨师的办法,作为经验老道的厨师,寿晓峰很快通过和同行请教、上网查,将武汉口味摸的七七八八。

一个武汉版的定制菜单日渐成型:早餐中花样百出的粥是最早被删掉的一项。“原本每天粥都不一样的,现在这些都没有,因为武汉人早上不吃粥!”寿晓峰说。

说起最近学到新知识,寿晓峰能滔滔不绝的列出许多:

他们早上要吃绿豆汤,吃三鲜豆皮,吃热干面,还有酒酿!酒酿他们不要丸子,里面打个蛋花,他们管这个叫蛋花米酒,和热干面配着吃。”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厨师,武汉的许多饮食习惯,都让已近耳顺之年的寿晓峰颇为惊叹。“你知道吗?他们吃的豆花都是甜的。他们不要咸豆花!”

为了能够让来自武汉的援沪医生吃的顺口一些。寿晓峰改变了自己多年的烧菜习惯。做汤时不再加入淀粉勾芡,“因为武汉人喜欢喝干干净净的汤,就算是紫菜汤也要清清楚楚的,不要勾芡。”

烧蔬菜时,寿晓峰等厨师们,也不再用上海人习惯的清炒。而是将五花肉切细,佐以大蒜爆锅后,加入蔬菜炒熟。这样的做法,比起白灼青菜味道更浓。“不然他们可能要说,菜没有味。”

无声的谢意:我们见面很少但沟通不少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是酒店的工作人员,在和湖北队的日常交流中,旁敲侧击出来的。为了防疫安全,酒店内实行严格的防疫管理。医疗队生活的区域,并不允许酒店工作人员随意进出。作为后厨人员,寿晓峰所带领的厨师团队,和医疗队鲜少有见面的机会。但作为“有心人”,寿晓峰等保障人员,总能发现医疗队员们尚未言明的需求。

每晚“加出来”的夜宵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夜宵是他们来了以后,我们又增设的。因为我们一开始也不知道,他们(医护人员)是经常倒班的,晚上9、10点钟会回来一批人,半夜2点钟还会回来一批人,非常辛苦。”

寿晓峰说。

为了防疫安全,医疗队在进出方舱时,执行严格的防疫操作。所有队员进入方舱后,一滴水都不能多喝,以免穿脱口罩过程中被感染。医疗队员们的一日三餐,都要靠酒店供给。为了能让晚归的医护人员不饿肚子,后厨们自发延长了在岗时间,每晚10点左右为医护人员烧制夜宵。

不仅如此,张凯和寿晓峰还常和武汉的朋友打听,武汉人的一日三餐是怎样的?一名武汉朋友给张凯拍来了自己午餐的照片:蒜苔炒腊肉、茄子烧辣椒、米饭。

“这个菜已经做过了。”寿晓峰指着蒜苔炒腊肉说。为了烧制这道菜,寿晓峰四处打听腊肉的进货渠道,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货源。

时间久了,寿晓峰又担心武汉医疗队员吃腻了加辣、加油的武汉风味盒饭,有意识的开始在盒饭中加入了口味地道,未经改良的上海菜、淮扬菜,让盒饭内容更加丰富。

“一样的口味,一个多月了,他们天天在我们这里吃,时间长了都疲劳了,所以我们也在及时调整。”寿晓峰说。

渐渐的,医疗队员们也从每日的餐食中感受到了厨师们的心意。一次,在寿晓峰离开后厨做核酸检测时,突然被两名护士拦住,她们从他日常佩戴的白高厨师帽认出了他的身份,拉着他一定要合个影。

做好“大白”的守护人:“他们不撤我们不撤”

和援沪医疗队一样,类似寿晓峰这样的保障人员,如今也已在岗位上奋战1个多月了。为了能够照顾好奋战在方舱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在这家酒店中,共计130余人,分成2班不间断的提供保障服务。这些人,被统称为“大白”的守护人。

守护人的工作并不容易。以后厨为例,只要前方的医护人员还在工作,后厨的师傅们就绝不会休息。做正餐的厨师早上7点进入厨房,晚上10点多烧好夜宵才会撤离。几个小时后,点心班的厨师在深夜上岗,继续为烹制第二天的早餐努力。

除了厨师外,酒店内还有专门打菜服务员、分菜服务员负责菜品的分装,传送。

几百份饭,12给打菜员要打1个多小时。”

尽管辛苦,对于所有的服务保障人员来说,能够让辛苦的“大白”们过得舒服一点,是他们这段时间最大的愿望。

“医疗队员们说,他们来支援上海,共同战疫的。他们不退,我们就绝不会退。”张凯说。如今,寿晓峰已经联系上了油条的进货渠道,他开始琢磨,怎么能让湖北援沪队员们,吃上一顿像样的鱼糊粉配油条。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张益维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