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古代著名吃货,不但能写得出好文章,还有一副好牙口

旅游 团团说历史 2022-05-18 08:54

原标题:盘点古代著名吃货,不但能写得出好文章,还有一副好牙口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于吃十分的看重,古代的生活条件远远不如现在,即使在和平富裕的年代里,大部分人也只能吃粗粮,肉菜一年都难以见上两三回,对于珍贵的有限粮食,不少人想尽办法将其变成美味的可口佳肴,让吃也成为一种享受。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应当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吃货了,孔子对于吃有着非常精细的讲究,《论语乡党篇》就记录了孔子关于吃饭的十二条规矩。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食不语,寝不言。”孔子认为,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的喧哗,不文雅也不卫生,这条规矩一直在中国人之间流传了下来,此外孔子对于酱料有着狂热的嗜好,他每一次吃肉都要抹上特制的酱料,如果“不得其酱”,孔子就不吃饭。

孔子大半生都非酱料不食,一直到周哀公四十年,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子路在卫国乱战之中被砍成肉酱,孔子悲痛异常,从此也不吃肉酱了。

宋朝年间,朝廷鼓励经商贸易,大力发展经济,所以宋朝特别富裕,饮食经济也相当的发达,在大家熟知的张泽瑞《清明上河图》当中,作画中的一百多栋房屋有将近一半是各种饮食当铺,有街头摊贩,有饭店,还有高档酒楼。

著名的古代大吃货苏轼正是诞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面,晚年苏轼因为官场斗争,被贬到比较荒凉的湖北黄州担任副团练使,这个职位其实是个虚职无实权,百般无聊的苏轼便将身心全部灌注到了吃和写诗上面。

猪肉在宋朝以前都始终不太受到待见,大家都认为猪又脏又臭,肉也不干净,达官贵人根本不屑吃,寻常老百姓也吃不起,苏轼也在诗中写道:“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苏轼此时官职薪水都很低微,也吃不起昂贵的羊肉,因此他将精力投入到猪肉菜肴的制作上,将肥瘦均匀的猪肉心洗干净,用锅煮水放在炭火上慢慢的煮,东坡肉正是由苏东坡发明而来。

可以说,苏东坡是猪肉的大力推广者,猪肉成为中国人的肉类主食,正是在宋朝以后的事情,此外苏东坡不但喜欢吃,还喜欢写诗,“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你们知道这一句诗描绘的是什么吗?

实际上,这只不过是苏东坡在吃了一片甜美的橘子之后有感而发写下的,能把普通的东西写得如此脱俗,也只有这一位喜欢吃喝的文豪能够做到了。

清朝的浙江人袁枚,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和乾隆嘉庆时期其他两位名士赵翼、蒋士铨共为“乾嘉三大家”,写了不少散文著作。袁枚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吃货,他对美食非常向往,知道哪家饭店做的饭菜好吃,一定要过去品尝一番。

袁枚特别的喜欢吃豆腐,他认为无论是什么美味,都能够完美地融入豆腐中,因此这一位大才子时常用豆腐泡饭,武昌的名菜“鱼钻沙”,就是将豆腐和鱼混在一起烹制而成的,据说就是参考袁枚的吃法。

通过这些吃货,我们能够发现,古代人对于美食也是十分的热爱的,这些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付出,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