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迎党代会丨张家川县:“一碗面”愈香了 民生底色愈亮了

旅游 奔流新闻 2022-05-19 17:54

原标题:盛迎党代会丨张家川县:“一碗面”愈香了 民生底色愈亮了

盛迎党代会丨张家川县:“一碗面”愈香了 民生底色愈亮了

兰州拉面,传承百年,畅享古今中外。作为这“一碗面”大家庭里的一员,“张家川拉面”起步虽晚,但为了做好这“一碗面”,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勤劳朴实的张家川人走出大山,走南闯北30余载,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硬生生创出了一条拉面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路。

一碗牛肉面已成为很多人的早餐标配

为挣“一碗饭” 拉出“一碗面”

5月18日,位于天水市秦州区长开路一新建家属区楼下的牛肉面馆喜庆开业,从早上7点到下午2点,店内店外人流不息,生意兴隆。

闲聊中记者了解到,老板小马是张家川大阳镇人,这次开店完全是为了方便照顾自家在天水市上学的孩子。

小马是地地道道的张家川县回族小伙,也算得上是“面三代”。说起“牛肉面”情结,他回忆起了自己小时候听长辈们讲“拉面”故事:“当时听爷爷说,那时候因家庭困难,要养活一大家子人不是易事,于是爷爷就上兰州拉拉面去了,白天黑夜地干活。看得出,老人讲往事时眼神里面包含的情感成分太多太多。”

和小马一样,凭借餐饮服务业,近一半的张家川人走出“农门”去城市创业,他们练了胆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闯了路子。

在张家川县龙山镇马河村村委会附近,7间新房子阳光靓丽通透,是村民马占华2016年建的新房。

“简直是天壤之别。”说起马占华家的今昔生活,曾经的村支书马耀斌不禁感慨:“他是真正找到了致富的‘密码’。”2013年,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引导下,马占华开始从事餐饮业,先是跟着别人打工,后来又自己开起了拉面馆。2020年,马占华一家5口人的总收入已超过20万元。在马河村,像马占华一样,因“拉面”走上致富路的人还有很多。该村共有610户3210人,现已在北京、湖北等地发展餐馆437家。

据了解,现如今在省城兰州,以张家川人为主经营的牛肉面、烧烤等餐饮业,已占据兰州餐饮业的重要份额,其中“一城一面”“马老六牛肉面”“尕羊”“领头羊”“大漠烧烤”“元盛楼”等品牌在当地有着很大影响力;安宁区十里店烧烤店众多,几乎大多数是张家川人在经营,兰州人戏称这里是“张家川村”。另外,湖北、河南、山东、北京等地张家川人餐饮业聚集,形成一定规模和影响力,上下游供应链也初具规模。同时,张家川县面向东南沿海及发达城市输出的劳动力主要从事餐饮业,并以兰州牛肉面和烧烤为主,餐饮网点遍布全国各地。

据统计,目前,张家川餐饮业已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总计18900家。其中在北京、上海、武汉等31个省会及直辖市发展餐饮经营店5851家;在苏州、烟台等332个中小城市发展餐饮经营店8243家;在县级及以下城镇发展餐饮经营店4806家。

“一碗面”挣足了“里子” 擦亮了“面子”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曾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定深度贫困县,2020年2月整县脱贫摘帽退出,现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辖10镇5乡255个行政村,是一个以种植业、畜牧业、餐饮服务业和劳务输出为主的农业县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从“吃饱”到“吃好”,从“旧窑洞”到“新农村”,从“泥泞小道”到“硬化路”,张家川的乡村在变美、产业在变强、村民在变富……乡村振兴路上,作为全县首位产业的餐饮服务业,占据了全县产业扶贫贡献率的半壁江山。据统计,2020年餐饮服务业对张家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超过60%。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张家川县餐饮服务业发展,离不开当地群众善经营、好餐饮的优势,同时更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政策金融驱动。据介绍,针对群众创业开餐馆缺技术、缺资金等问题,张家川县委、县政府经过广泛调研,制定出台了技能培训、金融扶持、品牌建设、宣传引导、跟踪服务等一揽子优惠政策。该县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餐饮服务业,全力推进实施餐饮服务业“百千万”工程,免费开展“伊香拉面师”技能培训、鉴定、发证;免费提供餐饮品牌注册服务,对达到“统一地域标识、统一食材加工、统一采购配送、统一技能培训”要求的餐饮经营店给予一定补助资金。与此同时,当地县财政每年安排120万元专项预算资金用于餐饮服务业发展经费,并对缺资金、有发展餐饮店意愿的家庭,协调信贷资金支持。目前,张家川餐饮服务业在国内发展的基础上,也走出了国门,在马来西亚等国家落地开花。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餐饮服务业经营面临新挑战。但从国家防疫政策和社会大环境看,新挑战也带来新机遇。由于餐饮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解决劳动就业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随着城市化建设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城里人的消费能力和水平与日俱增,在‘民以食为天’的文化背景下,餐饮服务业市场前景可观,这为张家川特色餐饮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市场。”张家川县餐饮办主任刘英杰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亮一扇门。”勤劳朴实的张家川人在善于经营的同时,也将“守法经营、诚信团结”的民族团结好传统带到了全国各地,在外餐饮经营户先后被湖北等地评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如今,张家川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浓浓的民族团结情。

数字赋能 助力张川餐饮转型升级

然而,随着国家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张家川县特色餐饮业产业聚集效应不强、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亟待改进创新等问题逐渐显现。

“首先是品牌建设散乱,市场竞争力不强。”张家川县餐饮投资公司负责人马辉介绍说,张家川籍餐饮门店产品多以拉面、盖饭、盖面为主,菜品的丰富性、可选性和就餐体验无法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导致近年来张家川餐饮产业发展较慢。其次,规模化程度低,资源平台整合能力不强,在外地的张家川籍餐饮门店长期习惯于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和产供链一体化,导致食材标准较低、成本较高。除此之外,数字化、现代化门店经营管理理念缺乏,导致经营市场风险预判不足,行业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等等这些都成为制约张家川特色餐饮业做大做强的突出瓶颈。

张家川清真餐饮服务业覆盖全国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作为张家川县首位支柱产业,餐饮服务业基础雄厚,无论从餐馆数量、还是从业人数,都具有一定产业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但如果要进一步把餐饮业这张“名片”擦得更亮、品牌打得更响,还要在抓好技能培训的同时,重点在标准化和平台建设上下功夫。张家川县人社局局长张济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今年以来,张家川县委、县政府在张家川特色餐饮服务业发展方面顺势而为补短板、强弱势,着手打造全县“4+2”首位特色产业,致力地推动特色餐饮“产业化、规模化、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还专门成立了张家川县餐饮服务业发展中心和县富民餐饮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提出:以“打造百亿级产业”为目标,“十四五”末,建成餐饮服务业数字化平台、孵化中心和配送中心,将1.89万家餐饮店纳入产业平台,建成标准化示范店3000家、连锁店2000家,力争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努力把张家川县建成全国知名的餐饮服务县。同时,每年列支3000万元,对加入“张家川?兰州牛肉拉面”的餐饮从业者,按照旗舰店8万元、示范店5万元、创业店3万元的标准予以奖补扶持;推出20万元额度创业担保贷款等6类贷款产品,着力解决餐饮从业者“融资难”问题。

截至目前,政府投资建设的张家川县餐饮服务业数字化平台硬件已安装完成,正在开展餐饮服务业数字化平台调试运行,平台软件共分集采平台、物流系统、门店SaaS端、授信平台等8个模块,将于今年5月底完成甘肃银行端口与阿帕大数据平台端口的对接工作。同时,政府投资3180万元建设教学研融合、产供销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已完成项目前期手续,正在挂网招标。

文·图丨奔流新闻通讯员 苏晓东 记者 王兰芳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