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地处丘陵地带,潮湿多雨,新鲜食材不易保存,于是人们探索出晒干这样的方法。此外,古时物资匮乏,夏秋之时将当季蔬菜瓜果制成干货,以备冬春少菜时食用,而徽州人因经商常年在外奔波,而干货方便随身携带,可慰思乡之苦。
其实说到保存食物,除了晒干还可以腌制,但与腌菜相比,山里的干菜似乎没有那么深得人心,在食单里鲜有记载,名不经传,也许因为腌菜是厚重的,干菜是寡淡的。但味觉如果一直为高盐所累也未必是件好事,清清淡淡同样能有滋有味。
小时候在乡下生活过的人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一年四季的饭桌上肯定少不了各式各样的干菜,辣椒干、笋干、萝卜干,还有干白菜、干豆角、干蕨菜,而像红薯干、茄子干、南瓜干还有南瓜子,在那个清贫的年代里则是小朋友最常见的零食。
朝阳的院子里,门口的巷子里,两条长板凳一搭就成了易收易摆的支架,一个个圆圆的大竹匾上都是晾晒整齐的蔬菜瓜果,尤其是到了秋冬时节,碧空如洗,蓝天灰瓦,一幅幅浓墨重彩、煦暖安然的晾晒图彰显得这乡村的生活气息异常的浓郁。
蔬菜在晾晒的过程中,不断蒸发水分,开始变得干皱脆薄,虽说失去了翠绿鲜红的颜色,却将阳光、微风和山野间的灵气,全都幻化成菜干的清香。最后,菜的水分与原色都没了,只剩一缕魂儿,就像久经风霜的老者,由青涩年少变得内涵丰富。
深秋初冬,暖阳高照,人在太阳底下干活儿,不时看两眼太阳的位置,就会觉得时光过得好慢。但时光过得再慢,也不敢偷工减料,该晒五天的干豆角,你晒四天半,保准会出问题。童年的美味带着制作人的款款心意,到达了远归游子的肠胃。
记忆中,只要是出太阳的日子,爷爷总喜欢找点东西晒一晒,仿佛不这样做的话就辜负了上天赐予的风和日丽,阳光透过天井照在厅堂的青石板上,也许是几根干豆角,也许是几片干辣椒,爷爷就坐在竹椅上守着,光线移过去一点,他也把竹匾移过去一点。
文字: 在婺源 摄影:四个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