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和傍晚,
濉溪老城的上空都会飘起一股诱人的油茶香。
油茶是濉溪人最喜欢的食物之一。
相传清雍正时期,黄河水泛滥,雍正到民间视察水利,当地官员知道雍正一向克勤克俭,不敢呈贡鱼肉荤腥等美食,便给雍正呈上一碗热热的油茶。雍正喝过之后,十分满意,便点名油茶为宫廷贡品。从此,油茶摇身一变,上至宫廷下至百姓,名声大噪。到民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乱,油茶又成为街头巷尾叫卖的小吃。当时卖油茶不用摆放桌椅板凳,而是把油茶壶背在背上,一边走街串巷,一边嘴里还喊着:卖油茶来,屁股一撅头一点,立刻就是一大碗。人们听到叫卖声,便会揣着几个钱,拿着碗出门去,打上一碗热热的油茶来喝。
如今在濉溪老城卖油茶不用再背在背上,在街头巷尾的饮食摊子上,最常见的最不可少的就是油茶。
油茶装在一把偌大的壶里,这壶有着大大的肚子,长长的壶脖,外面用厚棉布包着,包着的棉布由于用久了,有点黑,还显得油花花的,看着不好看,但一点儿也不影响人们的食欲。壶的旁边摆着一张小小的四方桌,几个矮矮的小板凳儿,冬天外头很冷,油茶摊子很热闹。人们三三两两地,拉过小板凳儿坐下来喝上一碗,再冷的天儿也就不觉得冷了。
要是夏天喝油茶可不能心急。端上桌后得先用嘴吹吹。甭看油茶不冒热气,实际上热气都被油裹住,烫的很。
夏天喝油茶有几种喝法。可以用小勺子舀着喝,但那样过于文雅,吃相虽然好看,但似乎又吃的不太过瘾。若是暂时抛开形象不管,直接对着碗滋溜滋溜地一口口地啜着喝才显得是地道的吃法。当然,如果你端起碗沿着碗边转着圈儿喝,那样就喝出油茶的精髓来了。喝到煮的透香的花生米时再细细地嚼了,那真是满口留香。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老城油茶喷喷香,一日不喝想得慌。
老城油茶的原料为过油豆皮、花生米、猪骨髓油、面筋、黑白芝麻、大小元茴、丁香、花椒等。熬制油茶是门细活儿。先在锅里放入大小元茴、丁香、花椒等原料,用微火烧开后,过细箩;再将过油豆皮、花生米等徐徐溜入开水锅中搅拌,用旺火烧至要冒烟时,倒入猪骨髓油、面筋在锅内搅拌均匀;然后将黑白芝麻放入锅中拌匀,最后烧开挂面粉,搅成稠糊,要搅得均匀而没有疙瘩,再加入酱油、盐面、胡椒粉、味精,用微火边烧边搅。这道工序不可大意,完全要用搅功,直到搅得颜色发黄,油茶发稠,表面有裂纹痕迹才算熬好。和油茶搭配着吃的通常是烤得外酥里嫩的蛋饼,一口热热的油茶一口焦酥的蛋饼,在微微吹来的晚风里,把碗里的油茶喝的一点不剩,喝的额头微微冒汗,胃里满足,心里熨帖。
这就是油茶,
这从小喝到大的味道,
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味道,
无论走多远也忘不了的味道。
好香醇的油茶!
监制:丁伟
编辑:姚弘
朗读者:蔚蔚
合成:蔚蔚
微信编辑: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