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国老板是个外地人,却掳获了丽江本地人的胃!

旅游 丽江读本 2021-11-09 18:09

原标题:小南国老板是个外地人,却掳获了丽江本地人的胃!

若是问丽江人关于“小南国”的看法,得到的答案会有点分裂。

一些人说,这里环境菜品都不错,名气也大,适合搞商务接待和婚礼宴请,听起来像是形容某个高端餐饮品牌。

另一些人却说,那里的小锅米线最好吃啦,吃了好多年,还是童年的味道,听起来像是形容某个“古早”街头小店。

在小南国用餐,这样的“分裂”也时时刻刻发生:一对情侣坐在那里喝下午茶,女孩子用精致的小勺吃着蛋糕,男孩子则呼噜呼噜地嗦着小锅米线。隔壁桌,一家人还在那边慢条斯理地享用泰式海鲜火锅……

但这样的场景,也成为一代丽江人在小南国用餐的共同回忆。

小南国可能是丽江最早开始运营的中高端餐饮门店之一了。2005年,丽江颇有名气的饮食店还只有大石桥炒饭时,这个引自上海的品牌,联合了昆明的“城市花园”餐厅就来到了丽江,刷新了丽江人对餐饮的认知。

16年过去,同期的餐厅很多消失不见,小南国还是好好的,甚至有点“佛系”:没有连锁,没有扩张,依旧在瓜玳国的位置,依旧卖着小锅米线,做着泰式火锅,感觉都没怎么变。

丽江小南国主理人刘明,生在昆明,因为有在昆明开连锁餐饮“城市花园”的经验,2005年,他来丽江开了小南国。

规模上,5000平的面积算得上当时丽江单体餐厅最大;品牌上,从上海引入的“小南国”和“城市花园”并行;地段上,当时新开发的瓜玳国,距离七星街不远,周围还有几处居民小区;菜品上,这里主打海鲜,而那个年代,海鲜在丽江还难得一见。

可刚开业没多久,刘明就发现一个问题:许多丽江人听说了小南国,听到了好评,也颇有好奇心,但就是迟迟不肯走进来消费。这让刘明颇为不解,问了一圈身边朋友,他才搞明白,原来,大家是看到“海鲜”二字,怕“贵”。

在当时的丽江,海鲜是个罕物,是“有钱人”才敢享受的贵价菜。更何况,小南国环境这么好,进去吃一顿海鲜,怕不是压箱底的钱都得掏出来?

意识到这一点的刘明迅速调整了菜品,不再以海鲜、上海菜作为核心卖点。他修改了菜单,又聘用本地纳西族员工来把握本地人的口味,推出了一系列符合丽江人喜好的平价菜品,其中包括泰式火锅和小锅米线。

这一碗小锅米线,刘明一卖就卖了十几年,因为口味正宗,几乎成了很多人心目中小南国的招牌。

这样稳定的“口味”,靠的是刘明对聘用本地纳西族员工的坚持。时至今日,小南国80%以上的员工都是丽江纳西族人,有70%甚至从小南国开业就跟到了现在,“我们的厨师长也是从厨房一路成长起来的。”

聘用本地员工的好处十分明显:首先,本地员工对于本地顾客的口味很有把握,菜品的品质也稳定;其次,本地人不轻易辞职,减省了刘明很多招人和培训的麻烦;再次,本地员工的亲朋好友多,有了宴请,员工就把亲朋招揽到小南国来,大家除了做厨师,做服务员,个个也都是小南国的销售。

除了口味往本地人靠,价格往亲民上走,刘明也坚持品质为先。他非常在意食品安全,每天供货商送的货都要拍照留样,这样菜品问题才能溯源,这个“笨方法”用了10年

他会做菜,也会吃,当有厨师心情不好,刘明会主动给人家放假休息,回去调理心情,他说:“心情不好的人,是做不出好菜的”;

他也非常注意服务,他很早就意识到,客人是愿意为优质服务买单的,所以事无巨细地为客人考虑。地面滑不滑,服务员来得快不快,点的菜多了还是少了,客人安排的800元套餐,他会让师傅多加几个菜,这样才能让顾客有惊喜感。

有了优质的菜品和亲民的价格,又有了本地人的口口相传,小南国在丽江坚持活了16年。

十几年下来,小南国从菜品到口味,再到菜单定价都很少更新,几乎都是稳定不变。

这是刘明的坚持。在他看来,口味稳定,是一家店是否长久的关键。刘明最佩服的丽江版本土餐厅,并非什么大型酒店或连锁,而是一家“重庆鲜面馆”。这家店在长水路上开了二十几年,永远是那个小小旧旧的门面,菜单上永远是那几个选择:米线,饵丝,面。但口味稳定,二十年不变,任何时候去吃,吃到的都是当年的味道;生意也稳定,刘明特意去人家店门口数算过,每天进店的客人数和销掉的米线量,都极为可观。

“守旧”的好处是,许多人来吃小南国,觉得味道一如既往,但竞争激烈的时代,还原地踏步,就意味着落后了。

首先是口味,丽江人喜欢的口味小南国一直把握得非常好,但没有人会想要一直吃同样的菜品,当人们想要尝试更多新鲜口味的时候,小南国就被抛之脑后。同时,海鲜馆、泰式火锅店和咖啡馆在丽江越来越多,迭代更新极快,小南国不再成为唯一的选择。

其次是环境,十六年不曾翻新。当年,小南国凭借着的通透环境和沉稳的装修,在宴请和公务接待上颇有优势。但随着时代前进,人们对于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新。沉稳的色调显得“老气”,发朋友圈也没有“网红感”;婚礼酒席和公司年会开始需要播放视频,像小南国这样有许多大柱子的场地又显得不够开阔,更别提现在许多人的婚礼,开始选择在户外、草坪和高档酒店了。

再次是营销。如今网络营销方式已经五花八门,很多店单靠网络引流就可以带来排成长队的客人,但小南国还是“坚守”传统,很少做网络营销,更没有试图在自媒体平台上打造品牌和热度。还是靠着“口碑”回头客和全体员工当销售,靠着接团餐,维持原状。

有着多年积累和回头客的小南国,虽然不像很多店那样无法支撑,但难以突破的问题日渐显现。

16年的坚持,也是一个挑战,“几乎已经到了极限”,刘明说:“特别是近两年,小南国的业绩下降了40%~50%,甚至首次出现了赤字,虽然仍在可控的范围内。”这是刘明颇为担心的一点,除了疫情,他也归咎于,自己太过于守旧。

“这个年代,餐饮更迭速度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让他看不懂了,以前我们常说大鱼吃小鱼,现在反而是一窝小鱼吃大鱼了。”

当年,到小南国消费的主体还是60、70后的时候,客人们大多不太追求新鲜,而是追求“老味道”,刘明配上一个套餐,大家就可以吃得心满意足。而如今的九零后甚至是零零后,崇尚自由和新鲜,配套餐他们不买账,但喜欢的菜却可以连点十盘,看得刘明目瞪口呆。

就连刘明多年养成的“贴心服务”都有人不买账。有一回,一对年轻人来到小南国,连点四只大龙虾,刘明劝他们少点两只,太贵了。这要是过去的老街坊,必定会说小南国这是替自己考虑,为自己省钱,而这对年轻人却把刘明呛了一跟头:“我们就喜欢吃,就要点,怎么了?怕我们不买单?!”

还有,曾经占据了小南国销售大头的商务宴请和接待越来越少,倒是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跑进来,就为了吃个便饭,或是与朋友简单聚一聚。这也让刘明不得不意识到,年轻人真的不一样了。

为了不要成为那条被小鱼们吃掉的大鱼,刘明不得不思考变革与创新。

他去外地考察了年轻人喜欢的店,其中一家“太二酸菜鱼”让他印象深刻,无论是“吃鱼拯救世界!”这种二次元的口号,还是不接待四人以上就餐;不拼桌、不加位;不外卖,等无厘头规定,都让他眼前一亮。

刘明准备放弃那份沿用了16年,稳住了小南国多年生意的老菜单,尝试做一些新的产品。新产品会有丰富多样的新口味,也有符合年轻人设计的简单便饭,花样多却价格实惠。

刘明也意识到,如今的年代,酒香也怕巷子深,靠市民的口口相传只能稳得住,但想要有所突破,就不得不到网络的江湖上参与厮杀。他开始思考做更多的线上推广,除了认真做菜,还必须要做品牌。“因为坚持制作有温度,有爱意的产品,一直是我们昆明城市花园品牌的使命和理念。”

他也开始考虑开分店,但不是很多做游客生意赚快钱的那种分店。他更想要做稳得住的东西,像原本的这个小南国一样。

可怎么做,他还没想好。但唯一笃定的,就是不会去古城开店,“因为去古城,可能客人更多,流量更大,钱也来得更快,但压力也大,我希望睡觉睡得舒服一点。”

刘明呆在丽江25年,听懂了纳西话,交了纳西族朋友,却依然觉得“丽江做餐饮看着很简单,但要做好餐饮却很难。”

这位丽江餐饮界的“老兵”,每一年都能看见对面的餐饮店更换招牌,甚至还有装修到一半就消失了的……都不厌其烦地证明了这一点。

不知是店铺更迭影响了他,还是昆明人的温吞慵懒影响了他,总之,小南国这个作为曾经丽江餐饮标杆的企业,如今在世俗眼中,发展得有点缓慢。

采访结束,我和我们BOSS产生了不同观点:

在我看来,小南国错过了餐饮江湖升级最重要的几年,发展古城也好,开拓新店也罢,总之,机会多多,错过风口颇为可惜;

可BOSS却认为,并不是每一家企业都一定要勇往直前,在花团锦簇中忍受住诱惑,守住一方天地,其实也是成功商业的另一种体现。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