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光乡乡食:大禾米粿

旅游 杨怡ella yang 2021-11-12 00:26

原标题:旭光乡乡食:大禾米粿

大禾米洗净蒸至半熟,每逢有风吹向远方,蒸好的米饭散发的香味经过家家户户,它不是故乡仅有的食物香味,这弋阳大禾米所引发的浓浓乡愁,霎时间温暖了我心的整个原野:天南地北到处走,家乡总在梦里头。

蒸好的米饭倒入石臼中用小棍杵捣,杵捣后的半成品年糕,其实就已经可以吃了。

打年糕的都是老农,需要力气、妇女胜任不了。传统加工工艺要求达到“三蒸二百捶”,一道道工序尽管耗时,却是一步不能少。农民是最卖力干活的,但也不知哪一捶也会开始放慢速度,木捶打在大禾米上循环反复,是种节奏也是一种音乐,老农也会掉入一个感性的时空。他们的心思,发呆遐想的瞬间,十分浪漫。

半成品年糕还是米饭结成团,撕成小块后复蒸,七人大棰开始第二轮重捶,众人合力捶打200余下,才将年糕打至均匀。旁边看的人很多,不是为了看打年糕的热闹,村子里的人,也舍不得放下自己土地上永远做不完的事。

冬天,是吃大禾米粿的时令。

祖辈传下来的印花模板有圆形的,年糕便是圆的,时令也是圆的,在丰收丰产和过年时的团圆里,时令与食物,不期而遇。吃着吃着,老农也会想,我确实比以前过得幸福得多。岁月赐予了农民的所有重负和疼痛,最终都会被驱散。

白玉样的年糕,加上桂花熬成的浓稠糖汁,或刚做出的年糕蘸红糖,甜腻香浓,让思绪飘回了那与乡村老镇集市相伴的童年。如果不是走出来才可以改变命运,真愿意痴痴地留守。在心里,我很羡慕我那些把家乡当成创业创新的沃土的同学,那些新农人的芳华绽放,美如“桃花仙子”、“扁豆姑娘”。

正经当一顿饭来吃,把年糕切成片炒熟或者煮上一碗,吃咸味年糕比较适合乡村人的味觉。现在城市很多家庭都是农村走出来的,吃久了大鱼大肉之后,桌上饭菜都在“闹革命”,吃单一食物成了很多人的第一选择,农民的基因让很多城市人返璞归真,生活里抱着一切从简的心情,这也是一种文化回归所致。尤其家人没有如期归来,独自等待又饥饿难耐的时候,一桌菜,不如一个人去吃一口长在乡愁亲情里的田野大禾谷所做的年糕。

到冬天,招待客人,旭光乡乡民也喜欢以一碗年糕来应对,依个人口味搭配青菜、包菜、大蒜、冬笋丝、咸肉。正宗的大禾米年糕足以表达主人的殷勤,毕竟每家每户所种大禾米亩产只有600斤,正宗的大禾稻打成的年糕是有限的。

弋阳旭光乡,乡垦合一的地方,年糕的做法也没有任何炫耀的技巧。冬日早晨一碗热腾腾的年糕粥,煮粥时放几块年糕,煮熟后粥中夹着糯糯的年糕,吃得人心头一暖。大冷天,捧一碗年糕粥,往太阳下一站。

隔三岔五地,人们到快递点去寄年糕,村里的年糕厂随处可见。

在故乡,亲人们都会让它们捎上自己的祝福与牵挂,带给远方的游子。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