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高州这里的簸箕炊风味独特,竟有百年历史,望见就口水流…

旅游 粤西观察 2021-11-21 22:19

原标题:老牌!高州这里的簸箕炊风味独特,竟有百年历史,望见就口水流…

真香!人们吃过的都返回再吃,越吃越有味!

很多人到高州石鼓趁圩时,都喜欢买簸箕籺吃,当地人称簸箕籺为“簸箕炊”。簸箕籺风味独特,是高州的地方美食。听说石鼓簸箕籺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最老牌的是石鼓车路村岑氏和黄坡村古氏的簸箕籺,近日,笔者先后到石鼓圩、车路村和黄坡村,寻访做簸箕籺的传承人。

在车路村,笔者见到了簸箕籺的传承人岑启芳和岑洪华。岑启芳说,岑氏祖籍是高州镇江新圩笪桥,后来搬迁到这里居住。当时人们使用一种手推车进货回村,又将农副产品拉到圩上去卖,便取名叫“车路村”。石鼓一带农村有个风俗,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家家户户用大竹篾盖做簸箕炊,送亲戚或用于拜神。岑启芳说,民国时期,车路村岑氏就开始做起簸箕籺生意,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村里有几户做簸箕籺生意的,其中最有名的是岑永春、岑启明、岑洪华这几家。

岑洪华饶有兴趣地向笔者介绍了做簸箕籺的流程。他说,做簸箕籺时,要用一个木桶托盘,每层放一个竹盖,每盖要吹七层粉。每天晚上,要用农村最好的上等大米泡浸,到零时推着石磨转来转去,上面放着一个漏水管,下面放着浸过的大米,磨出米粉浆后,将粉浆一层一勺放进竹盖炊熟,到天蒙蒙亮就挑着簸箕籺赶集市,农历一、四、七日赶集南盛圩,二、五、八日赶集石鼓圩,三、六、九日赶集公馆圩。遇到冬天,要挑着小锅、炉灶、柴火去煎籺,非常辛苦。这里曾流传着“有女莫嫁车路村,半夜三更挨磨边,未到天亮担籺卖,眼又困来腿又酸”的顺口溜。但车路人一路打拼,不怕苦不怕累,用心去做簸箕籺。岑洪华说,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非常艰苦,做簸箕籺去卖成了岑家重要的经济支柱。岑家的簸箕籺又香又便宜,生意一直红红火火。

簸箕籺好不好吃,最关键是油料。岑洪华说,要用土榨花生油,配料要用香蒜、生葱、韭菜、黑豆酱油,慢火煎4-5小时才够香味,先将香油淋到簸箕籺上,然后用竹筒撒一点炒过的白芝麻,吃起来口感特别香。笔者问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紧缺日子里,到饭店买饭都要凭粮票,你还做簸箕籺吗?岑洪华说:“做呀,是用番薯粉做,簸箕籺特别韧又好吃,是另一种风味。不过当时做薯粉簸箕籺,要交附利款回生产队记工分。”他接着说,改革开放后,包产到户,他放开手脚去做簸箕籺,每个圩日做三四十盖,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做一千盖,生意挺红火。他笑着说,现在车路村四十多户姓岑的人家大部份都外出做生意,只有岑启南一个人仍在做簸箕籺。

笔者来到黄坡村寻找做簸箕籺的作坊,59岁的古才孙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现代人口味的变化,现在做簸箕籺的作坊已进行了改革,他指着两个大锅炊具说,过去用木桶拉盘,现改作铝具拉盘,过去是圆型木桶,一层炊一盖簸箕籺,现在改作方型盘,一层炊六盖,有竹篾盖也有铅铝盖,过去用石磨推磨米浆,现在用机器打米浆,又方便又快捷,过去用土榨花生油,现在用机榨花生油,但香味逊一点。古才孙告诉笔者,他现在主要在家把好质量关,每天早晨炊熟籺后,大儿子和儿媳分别搭到高州明珠市场和东方市场摆卖。笔者在石鼓圩看到,不少顾客慕名前来品尝他的簸箕籺,一位顾客告诉笔者,他每次来石鼓圩,都要来这里吃簸箕籺,越吃越香。

有着百年历史的石鼓簸箕籺,以其风味独特、物美价廉、底蕴深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美食。

内容来源:茂名日报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