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有种花样百出、可甜可咸的特殊小吃——粿。粿,与“果”同音,是一种用米粉、面粉或薯粉等经过加工后而成的食物,在潮汕、闽南地区广为流传,而潮语中的“粿”其实在其他地区会被称为“糕”。潮汕地区有“时节做时粿”的说法,“粿”的品种繁多,名称各异,多与其原料(粿皮、馅料)、味道、形状、色彩等有关,在吃法上有蒸、炸、煮等,是潮汕地区一种色、香、味俱全的小吃。
节日祭祀粿
粿作为潮汕人时节祭神拜祖的必备祭品,粿在祭品中的地位仅次于猪、鹅、鱼“三牲”。每逢四时八节,做粿成为潮人生活中一项必要的项目。因为节日很多,要供奉的神灵众多,便产生了潮汕种类繁多的各式粿品。
从春节算起,春节做鼠麴粿,元宵节要做甜粿、发粿、菜头粿,俗称“三笼齐”,取其甜、发、有彩头之意。清明节做朴籽粿和鸟饼,端午节做栀粿和粽子,七月盂兰节做白桃粿,八月中秋做月糕,十月半祭五谷神,做尖担或萝卜形状的粿,欢庆一年的丰收,冬至日做冬节丸等。粿除了作为与神明沟通的媒介,也是重要的时节计算器,每到一个时节,都会食到特定的粿品。
日常主食粿
潮汕牛肉火锅风靡全国,菜单上吊龙、吊龙伴、匙仁、匙柄、肥胼、嫩肉等五花八门,初来乍到者可能会一头雾水。但是,再涮完所有牛肉后,总会在汇集鲜味精华的汤头中下一把比河粉更细的粉条作为收尾,这就是潮汕最具特色的牛肉粿条汤。
粿条,是将大米磨成米浆,蒸熟后切成细条状,与河粉相类似,但粿条比河粉更细,色白而厚实,更容易吸饱汤汁,成就极味。粿条可煮可炒,滋味各有不同。米白色的粿条浸泡在牛骨汤里,上面盖着刚刚汆烫熟的嫩肉、三花趾、五花趾,就是一碗牛气十足的牛肉粿条,还可以加上牛肚、牛杂和几颗潮汕手打牛肉丸……丰俭由人,吃得尽兴。
炒粿条则是另外一种滋味,猛火爆炒后,被油脂和酱料包裹住的粿条,咬起来粘糯,镬气十足;再加上爽脆的豆芽,或者芥兰,又有清新的味道;加上一口嫩滑牛肉,让人大大满足。
夏日甜品粿
在潮汕,凡是“粿”都是以大米为原材料做出来的,而以“粿”字来命名这种不是用大米做出来的消夏食品,足以见潮汕人对它的深情了。草粿是用仙人草,潮汕一带地区的特有植物制作。将其煎取药液,滤汁去渣加入薯粉,充分搅拌均匀,加热煮滚后,盛于容器冷凝成膏,称为草粿。色粽晶莹,风味清香。
草粿具有清热解毒、降火的功效,且价钱低廉。每当立夏之后,潮汕地区的大路旁、小巷口,便有卖草粿的小贩,或推着小车,或摆着小摊档,手执瓷碗,一手拿铲草粿的金属片,不停地“叮叮咚咚”敲着,以招徕生意,那声音十分清脆动听。
潮汕的粿,包罗万象,是从平凡中创造的奇迹,在战乱饥荒、食物匮乏的年代,潮汕人对美食的追求丝毫不懈怠。你还知道潮汕有哪些特别的“粿”吗?快来评论里说说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