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腊肉,亦称三湘腊肉,是选用皮薄、肉嫩、肥瘦适宜的新鲜猪肉为原料,经切条、配制辅料,腌渍、洗盐、晾干和熏制六道工序加工而成,其特点是皮色红黄、脂肪似腊、肌肉棕红、咸淡适口、熏香浓郁、食之不腻。据了解,别地也有做腊肉的。如广东等地的广式腊肉,以腊腩条最闻名,是以猪的肋条肉为原料经腌制、烘烤而成,具有选料严格、制作精细、色泽金黄、条形整齐、芬芳醇厚、甘香爽口等特点,但不知为何总要做成甜甜的味道,我至今都不习惯。四川腊肉,是将肉切成条状,再经腌渍、洗晾、烘制而成,成品具有色红似火、香气浓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四川腊肉风干居多,少了一点烟熏味,因此于我而言,会少了一味。
湖南腊肉的做法有些独到。小时候家乡制作腊肉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临近年关,各家都得杀年猪,把上好的肉挑选出来,洗干净。然后一块块叠放在一口大水缸里,撒上很多食盐,目的是防止腐烂。放置两三天之后,在烤火房的火坑上方悬一根长木棒,固定结实后,把腊肉一块块拎出来,一次悬挂在木棒上,一排过去,十几块新鲜白肉悬在上空,蔚为壮观。当然,这样“景致”是各家不同的。家里富足一些的,可能会挂一两个来回,“肉”气冲天。这也是乡下人家显豁的一种方式。因此,每逢过年,不管每家情况如何,火坑上上方是得挂几块腊肉的,否则怎么叫过年呢?
寒冬一到,家家户户都晒起了腊肉香肠,那烟熏火燎的记忆,才是活色生香的过年味道。腊肉,仿佛是人间烟火的诗意画。腊肉,有时候又是一种难解的情怀。从远古到现代,在漫长的时光中,混合了阳光、故乡、记忆等因素,腊肉已变成一种文化的符号,就像青花瓷,就像陶器。用柴火熏制腊肉,与南方潮湿天气以及从前匮乏的物质条件相关。南方由于天气潮湿,食物不易保存,把新鲜猪肉熏制成腊肉,可以保存很久。而今有了冰箱,把腊肉放在冷冻室里,甚至可以保全年有腊肉食用。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而且具有开胃、驱寒、消食等功能。湖南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腊肉吃法更是有各种不同风格,吃腊肉不必拘泥于形式,喜欢怎么吃就可以怎么吃。待到煮熟透后,可以选择干炒,加干红辣椒、生姜、蒜,简单炒制而成,香辣美味;也可以煮熟透后,放凉、切片,上锅蒸一下,肉薄而细腻,可直接食用;还可以炒干锅,加上莴苣、蒜薹或者萝卜等。之前我一些外地的朋友,托我帮忙炕了些腊肉尝鲜,吃法更是千奇百怪。比如说,腊肉打汤吃,还有腊肉炒饭,腊肉炒丝瓜。等等,反馈倒是都赞不绝口,所以吃腊肉呀,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湖南腊肉,不仅是外地人想尝尝的味道,更是异乡客思乡的情结。回家看到熏烤的腊肉,这浓浓的年味儿,就在屋檐下的那一串串垂下来的腊肉中,弥漫开来,如同烟熏火燎中的一个醇厚的故事。湖南腊肉,冬天百吃不厌的美味!小伙伴们,你吃过湖南腊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