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文化丨连载丨辜世伟:“炒米糖开水”的雏形“糒”——“炒米糖开水”考(4)

旅游 上游新闻 2021-11-27 12:05

原标题:上游文化丨连载丨辜世伟:“炒米糖开水”的雏形“糒”——“炒米糖开水”考(4)

人 ? 文 ? 考 ? 古

“炒米糖开水”的雏形“糒”

——“炒米糖开水”考(4)

辜世伟

干米熟化

秦汉之“糒”,当为炒米炒面远祖

军需行旅之必备,最早的方便速食

外婆的炒面羹,至今很温暖

“炒米糖开水”雏形是什么?笔者在查阅史料中看到两则资料,其中提到有一种食品,蛮有意思。

一句是《史记· 李将军列传》中的记载:“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遣广。”“糒”(bei)是用糯米蒸熟后晒干而成的战备物资,是汉朝部队行军(或个人出门远行),随身携带的干粮专名。“醪”是醪糟,去渣后就是清酒。古人发现了糯米耐饥的特点,将糒裝入布袋,随身挂在肩背上,在行军中途休息需要进食时,不必举火,用清水冲泡,即可食用。醪糟酒不用多说,也是解除疲乏的好东西。“糒”和“醪”是慰劳军队的物资,所以是当时慰问将士的最佳物品。

一句清朝王韬《淞滨琐话· 煨芋梦》的记载:“腹馁,掬涧中清泉,和所裹干糒食之。”这个叫“糒”的食品,在清代文献中再次出现。说明秦汉至清,它都是标准的速食食品。

这个“糒”字,现代人已很陌生,但日文字典里也收有“糒”字,意义和用途同中国完全一样,说明它在很古老的时候,就由中国传去了东洋。

那么,这个叫“糒”的食品,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从史料中得知:

首先,它是糯米食品;

其二,它是即食食品;

第三,它可以冷食,也可以泡水食用。

诸位看官,这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是不是与炒米糖开水的食用方法一样?

它其实来自于古人非常直接的逻辑思维。生米不能吃,熟米能吃。携带生米不便于野外生存,熟米能。把生米制熟携带,就是很自然的选项。

那么我们要想知道的是,它是用什么方法制熟的?

我们知道,要将糯米制熟制干便于保存且便于携带,有很多方法。一可以煮熟了晾干,二可以炒熟,三可以炸熟后晾干。

炸熟在古代,技术上可以办到了。毕竟将人下油锅的刑罚都有,油炸糯米也应该能行。只是,这种制作方法需要消耗大量动植物油,对于制作大量军粮而言,恐怕有些不切实际。

炒米呈焦黄色,磨成炒面也是焦黄色

煮熟同样如此,要将大量糯米煮熟了晾晒成干粮,同样是一样非常耗时耗力的事。

比较容易办到了,恐怕只有炒熟。

中国人应该是最早学会用砂炒的办法,将食物炒熟的民族。至今民间的砂炒胡豆、花生、红苕颗等,都是世世代代祖先传下来的国粹。

将糯米放进铁锅,然后慢慢烧得灸热,不断翻焙,直到炒熟;或者不知何年何地,某个将士或民间工匠发现将砂子放在铁锅中炒得灸热,再来炒糯米,效果会更好,热能更均匀,熟得更透彻,然而将砂炒之法传播开来,普及应用,也未可知。

炒米,应该是这样发明的。

虽然还不知道那时候的炒米是不是能炒泡成米花,但炒米这工艺,应该是这样发明的。

炒米,应该是这样发明的了。

虽然没有糖,但是是炒米,是炒熟了的糯米,这一点,已经与炒米糖开水非常非常接近了。

按照第一则文献记载记录的时间,炒米的出现,应该就不低于汉朝。或许在秦灭六国时期,就已发明。

“糒”,炒米,这应该是炒米糖的始祖。

炒米,其实就是干米炒熟的食品工艺。

笔者猜想,古时作为军粮的“糒”,或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将米粒炒熟的“糒”。这种炒米,米粒较完整,呈焦黄色,不容易消化,但经得饿,俗称“经饿”。为什么不会是膨化后的炒米花呢?作为军粮和行旅食品,也不允许膨化。因为膨化了之后体积增大数倍,不利于携带;体积大,实际少,易消化,消耗快,保障天数少。这和现代军队使用压缩饼干是一个道理。

据此,可以断定“糒”是绝对没有经过膨化的。米在没煮熟晾干的情况下,即使爆炒也不容易膨化成米花。而如果膨化后的炒米花磨成粉,那就完全成了汤泥,不经饿,不符合军粮的要求了。而且估计,那时人们还没有发明通过阴米膨化炒米花的方法;即使面对生分饭或阴干了的米粒,也还没有发现阴米的妙处。

另一种则是炒面版的“糒”。由于炒米顶嘴,随着时代的进步,炒米的精制品“炒面”,应该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多的军粮形式。人们将炒米磨成炒面,贴贴实实,不用咀嚼,兑水可食。饿极了时,抓一把放进口中,捧一口水或者抓一把雪,就可充饥。

到近代,炒面形状的“糒”,几乎成为中国所有军队的军粮形式。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长征离开江西时,身上背的粮袋,也有这种炒面。当然,随着越来越艰苦,估计后来粮袋里的“炒面”,就不再是饭米,而可能是糙米、小米、麦米,或者其他代替品了。

将炒熟的米磨成粉就成炒面

军队当干粮,民间做速食。事实上,民间许多地方,是将“炒面”当做速食食品的。许多大富人家,或者贫困家庭,都有吃炒面的习惯。只不过富裕一点的家庭,里面添加的辅料更丰富,更高级。

秦汉时的炒米“糒”,是目前能够确切追溯出来的炒米糖的最老最老的远祖。

炒面羹加点猪油也是挺香的。只是不容易消化。

但若从情理上推理,既然早在5300年前的先巴时代,巴人先祖就以稻米为食,那么,我们可以设想,《华阳国志巴志》所记3000年前武王伐纣时,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前徒倒戈,前歌后舞的巴人军队,从巴渝进军牧野,上千公里长途跋涉,他们的军粮,除了巴渝的炒米炒面,还有什么更好的呢?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他们一路跋涉,一把炒米炒面,加一小撮巴井的盐巴,有滋有味,香浓营养,所以才那么精神抖擞,得以完成远征壮举。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