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这 “老街”,曾是“御花园”,藏着粤剧名家“靓少佳”旧居

旅游 珊珊三丫头2005 2021-12-07 11:44

原标题:广州这 “老街”,曾是“御花园”,藏着粤剧名家“靓少佳”旧居

如果你是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跟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在广州,说到粤剧发展,就不能不提西关。因为在20世纪初,西关成为了商贾聚集的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文化发展,作为西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粤剧,在西关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下发展而来,成为了近代粤剧行业的大本营,在粤剧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当时,有许多的粤剧名伶来到西关一带落脚,据统计,如今能找到的有190多处是名粤剧、曲艺、粤乐艺人的旧居和故居,充分说明当年粤剧在西关的繁荣发展,是见证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的荣光时刻的地方。随着时间推移的流逝,这些粤剧、曲艺、粤乐艺人故居和旧居的现状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进入冬天的广州,天天都是晴空万里,让人感觉非常的舒服。于是,珊珊三丫头来到了西关寻访现在保存着的粤剧、曲艺、粤乐艺人的旧居和故居,前面已分享了任白、千里驹、罗品超、芳艳芬、李海泉、张活游等人在广州旧居现状,有兴趣了解详情的朋友可以翻阅前面的文章。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西关探访粤剧、曲艺、粤乐艺人故居和旧居,探访在西关昌华大街靓少佳和郎筠玉夫妻在广州的旧居。

昌华大街,位于广州荔枝湾及多宝路以南,传说这一片地方,在南汉时期曾是御花园昌华苑的所在,清阮福《唐荔园记》就曾描写过昌华苑:“广州城西荔枝湾﹐旧谓刘汉昌华苑。”到了宋朝时期,昌华大街一带,一直都是富商大贾或名门望族聚居之地,那时候还或多或少保留着南汉御花园的风韵。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昌华大街一带慢慢就变成了百姓的居住地。

现在昌华大街是一条非常美丽的街道,并保留着大量骑楼建筑 、会馆遗址、名人旧居……是一条非常有韵味的老街。当珊珊三丫头来到的时候,在街口看到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写着“昌华大街”,在牌坊的一边,有一块牌子写着“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昌华大街”。因为荔枝湾涌两边许多绿树,所以珊珊三丫头选择了沿着荔枝湾涌一路向前走,这样可以一边感受这里的美丽,一边寻找靓少佳和郎筠玉夫妻的旧居。不能不说这里的环境真的是得天独厚,多面环水,绿化还搞得非常好,人在其间,十分舒服。走着走着,在荔枝湾涌的一边,我看到了立着两块牌子,其中一块是关于昌华苑建筑群的介绍,另一块是靓少佳郎筠玉介绍。

靓少佳,在广州黄沙出生,“靓少佳”是艺名,他从小随父在戏班长大,12岁开始登台跑龙套,15岁入人寿年班,19岁成为人寿年班正印小武。20世纪30年代他所在的剧团改为胜寿年剧团,他以南派基础学北派,功底厚实,武功与唱腔俱佳,上演的《龙虎渡姜公》、《十美绕宣王》、《状元贪驸马》等剧,爱到了观众喜爱。抗战期间,他在美国演出《粉碎姑苏台》一剧,借剧中剧情,呼吁侨胞献金救国。1950年8月,他率领剧团在广州上演革命现代粤剧《白毛女》,自己饰演大春。1952年与梁荫堂组建新世界剧团。1958年任广东粤剧院艺术指导、二团团长。1960年任广州粤剧团总团长,演活了《三气周瑜》、《夜战马超》、《马福龙卖箭》、《三帅困崤山》、《拦江截斗》等剧的主角。

郎筠玉,是在广州出生于粤剧世家,她自幼喜爱戏曲,师从“大喉泰斗”熊飞影学唱大喉。13岁便到广州先施公司天台全女班(剧团)演戏。抗战爆发后,到香港加入了“镜花艳影” 全女班,和任剑辉、陈皮鸭等名演员同台演戏。1939年在广州等地演出后,加入了下四府班,并由二小跃升为文武生。她多才多艺,戏路很广,唱功造诣很深,子喉、平喉,大喉的运用均有独到之处。历演《白毛女》《平贵别窑》、《花木兰》、《仕林祭塔》、《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名剧。

靓少佳和郎筠玉当年同在胜寿年剧团,郎筠玉的潜质引起靓少佳注意,他为郎筠玉“度身”选演名旦千里驹《舍子奉姑》、《烈女报父仇》等首本戏,自己甘愿为其配戏,两人艺术上配合非常默契。今年我们探访的靓少佳和郎筠玉旧居,是靓少佳在1952年的时候购入,并搬到这里居住的,一直到1982年靓少佳去世,郎筠玉1987年搬到了东山在粤剧院建的新楼居住。看完介绍后,珊珊三丫头抬头望看前面的建筑,是一座两层半小洋房,房屋正面向西,左面朝南,右面与一镜状对称的建筑连成一体。

这时,珊珊三丫头加快了脚步,走过荔枝涌上的小桥,走进了昌华新街,走近了靓少佳和郎筠玉旧居。此时,建筑的大门紧闭,不对外开放。在大门的一边,看到挂了“广州荔湾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也显示了这里的门牌号:昌华新街27、29、29-1。牌子上还提到,这座建筑是在民国时期建筑的。整座建筑建筑大部分是朝向南,左偏间被分割成前后两部分,前为开敞式的亭榭,与回廊相接,由仿罗马柱支撑,4米多高的柱体脚座与柱头花饰工艺精美。亭榭内廊与后座厅房相连。在外面看到这座建筑的墙体大面积开窗,窗式为满洲窗和“日”字窗的简本,再加上明口灰砖墙体和荏线细微的石米批荡,非常简约,同时体现了西关风韵。

因为建筑不对外开放,珊珊三丫头只能在外面看了一下,在建筑的门外及墙头能看到有许多的绿化,与旁边的荔枝湾涌连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岭南园林小景。在这里,除了可以怀念两位粤剧名家之外,还可以感受民国建筑风格,还能欣赏到岭南的园林小景,游客来到恩宁路游玩,不妨走进这里看看。

现在,在西关的粤剧氛围明显没有了从前的繁华,于是,有许多人一直在提要振兴粤剧文化,在建造粤剧博物馆的同时,尽量把现有的粤剧文化资源保留下来。在西关中现存的粤剧、曲艺、粤乐艺人的旧居和故居,肯定属于粤剧文化的一部分,里面肯定藏着许多关于粤剧的故事、记忆、情怀……如果能在旧居或故居内,增加一些展示,把故居旧居与粤剧文化故事串联起来,这对粤剧的传承,不知是否有帮助呢?

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哦!本文是版权作品,未经珊珊三丫头书面授权,严禁搬运、转载、洗稿。如需转载,请与作者珊珊三丫头联系,谢谢。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