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俗赞歌:《风味人间3》在海鲜奇旅中解锁深厚人情

旅游 深度文娱 2022-02-08 20:39

原标题:凡俗赞歌:《风味人间3》在海鲜奇旅中解锁深厚人情

“嘶嘶作响的灶火旁升腾起热气,虾肉弹开溅出丰盈汁水……”如此让人垂涎三尺的画面来自由陈晓卿、李勇担任总导演的《风味人间3·大海小鲜》(以下简称《风味人间3》)。不同于前两季的全球美食大搜寻,《风味人间3》把镜头对准了我国本土的海鲜美食,探寻鲜为人知的深海秘境,以及美食背后的情感和文化,在为观众梳理中国辽阔海域丰盈物产的同时,描绘了渔民们真实鲜活的烟火故事。

本季由八集组成,继续沿用“风味”系列纪录片“一集一主题”的叙事风格。片中那些劳作与收获,轮回与守望次第展开,再次勾起了观众鲜活的美食记忆,收获一众好评——“难得的精致纯粹,又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美食片”“不管相隔千万里,食物总能体现人类作为共同体的默契。山川依旧,美味不改”……观众在对海鲜美食“大饱眼福”之际,也深刻感受到了更深层次的美食文化和人间百态。

劈风斩浪,“金牌团队”再造巅峰之作

《风味人间》经过前两季的铺垫,积累了20亿的播放量,已经成长为现象级的IP。新的一季如何找到奇绝的风景、动人的故事、有趣的人物成为其最大的命题。之所以选择从海鲜的角度切入,是有多方面原因的。首先,中国是海鲜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产品出口国,年均6500万吨海鲜消耗量的背后,不仅培育了近万亿的消费市场,还饱含着国民对海鲜深沉的热爱,蕴藏着国民对大海的敬畏和感恩。

其次,“选择这一选题,也有李勇导演的私心。”总导演陈晓卿笑称。李勇曾历时4年拍摄海洋题材的作品,看到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积累了丰富的拍摄经验。“所以,他一直想拍‘能说话的海洋’。”那些世世代代生活在海边,以海为生的人,就是陈晓卿口中“能说话的海洋”。据李勇介绍,《风味人间》第一季中镖旗鱼场景的拍摄带给团队启发,“我们能否把视野再聚焦一下”,即收窄视角,以海洋和海鲜为主题。

划分主题后,李勇和团队对海鲜类型进行筛选,怀着展现祖国大江南北不同沿海生态风貌的目的,确立了最具代表性的拍摄对象。在调研阶段,“风味”团队用脚步丈量全国海岸线,从大连、青岛到福建、海南,漫长的边境线几乎都有涉及。然而,这还只是漫漫征途的伊始,接下来就是更为艰险的拍摄阶段。渔民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拍摄团队经常天不亮就要摸黑出海,只为捕捉到渔民们最真实的捕鱼过程。

此外,摄影师们不仅要克服晕船的问题,还要“以身涉险”收割精致画面。比如广东珠海东澳岛的渔民阿昌和阿伦在水流湍急的区域捕获辣螺时,摄影师就跟随主人公穿梭在水面与海底。为了保证镜头的完美呈现,摄影师往往要站在“潮起来,浪打过来”最凶险的角度去拍摄。当然,最终呈现在作品中的画面让观众为之惊叹,“巨浪仿佛直接拍打在我的脸上”,让观众获得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

主创团队的辛劳付出拍到了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海鲜,渤海湾的海胆、黄海的鲅鱼、东海的青蟹、南海的大龙虾……四大海域的特色海鲜让人应接不暇。团队用纪实手法和略带夸张的微距摄影等特殊拍摄方式,把海鲜的好吃、好看都拍到了极致。颇具民俗风情的渔家和各种海边渔民吃海鲜的方式,也丰富了观众们的认知。

《风味人间3》把国内四大海域的美食故事凝练浓缩至30分钟,大海的壮美辽阔、美食的浓郁喷香、百姓的市井烟火,三种叙事结构交织出明快的节奏。另外,人物相比前两季也更加丰富。创作团队在保留对美食的微观精雕下,把镜头对准了那些可爱质朴的渔民和其家人。不论是夫妻相互扶持努力打造的幸福小家,还是孩子考出高分奖励的一顿海鲜大餐,都是海边人家最真实的烟火人间。本土海中鲜物的绝妙,配上可爱有趣的动人故事,实在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呈现真实的渔民生活,探寻失落的捕捞文化

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中,《风味人间3》却有意追求一种慢,一种原始和传统。“最本质的是,我们始终坚持美食的在地性,重视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捕捞手段。”总导演李勇采访时表示。《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一个延续的主题就是致敬传统,新的一季也是一次充满感情的回望。

寻找传统的、行将消失的捕捞手段,是《风味人间3》努力呈现的看点。这些古老原始的劳作方式,带给观众很多另类体验。《调和·渊薮至味》一集展现了辽宁盘锦老李的原始帆船捕捞。下锚、立桩、夯实樯杆,一气呵成的利落动作,将老李近50年的捕鱼经验体现得淋漓尽致;地处热带的海南万宁蓝田村盛产炮弹鱼,其捕捞手法依然沿用传统的手托网捕捞——只凭一张渔网,众多渔民齐力合作,用充沛的体力将500米的网绳前端敞开、尾部封拢,让鱼群乖乖进入网中……

渔民们原始的生活方式也不可避免地被当下的快节奏打乱。《天涯·四海为家》一集讲述了“疍家人”传统部落的故事。这个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老族群,世代漂泊在海上,至今仍然保留着“海上吉卜赛人”的生活方式。

随着现代工业化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疍家人”有了新的选择——上岸定居。老何的家人们已经上岸,只有老何还舍不得“渔排”,二者成了现代与传统的两端。现代社会追求效率和速度,这恰好是传统捕捞方式所不具备的,而后者正在快速地消失。

在走访了许多赶海为生的渔民后,分集导演张鹏辉直言:“我们发现赶海人的年龄普遍很大,50岁算年轻的,几乎没有40岁以下的。甚至他们自己也反复提到,他们可能就是最后一代赶海人。”张鹏在钦佩之余,也流露出惋惜的神情,“现在生活越来越便捷,物质越来越丰裕,但很多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和生产劳作的场景,正在从我们的记忆中慢慢消失掉”。或许《风味人间3》是想留下一份影像志,让后人们看到我们的先辈曾经有过怎样的生活。

美食纪录片有风味,也有烟火人间

“风味”系列纪录片延续了“舌尖”的优良传统——透过美食讲人和社会的故事,《风味人间3》也依然保持了这样的思考和表述。一方餐桌就是一个中国家庭的故事切面,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为美食赋予了最重要的一道佐料,这才是关于“吃”更核心化的表达。由一道道海鲜勾勒出一幅幅中国百姓的烟火生活,食物中掺杂着爱与希望,让屏幕外的食客与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联结,这才是“鲜活自在人间”的真正奥义。

不少观众被《弄潮·浪头击水》中那群年过半百的可爱渔民深深触动。在狂风巨浪面前,他们彼此激励对方,尽管危险重重,也依旧无法阻挡他们前行的决心。在他们身上流淌着勇敢和坚韧,还有捕获归来笑谈人生的乐观,让观众感叹这群浪头击水的渔民,在面对惊涛骇浪时的淡定和豁达,是那么地令人动容。

一根长绳,外加几十个空螺壳,投放到开放水域,不借助任何诱饵,来自灵山岛的史盼盼通过这种传统的捕捞方式就能解决一家人的温饱问题。然而,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他却没了任何招数。惹得妻子笑道:“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这是“风味”系列纪录片一直以来的坚持,从来都不是记录美食本身,而是记录背后的美食与人的关系,美食与社会的关系。《风味人间3》动人的原因,除了每帧都可做壁纸的唯美画面和对美食的深入挖掘外,更在于它对平凡人生活的描绘。那些奔忙和那些危险的劳作,在镜头下散发出向上的力量,证明着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值得拥有人生的至美,每一段普通的故事都值得让我们脸上扬满笑意。

总导演陈晓卿表示,“美食,不应该是小众的,它应该藏在大多数人的一日三餐里。”《风味人间3》不仅关注美食,更对美食背后的人倾注了大量时间和情感。观众在看这些故事的同时,亦是在丰富自己的人生。如同旁白所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美好的食物各有各的不同。”

海鲜的背后,中国人的饮食文化和情感寄托一览无余。《风味人间3》拍出了生活最本真的一面,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被质朴的人情不经意间击中泪点,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为生活的酸甜苦辣所共鸣。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