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样羹:潮汕“人日”重头戏

旅游 京宏盛华 2022-02-07 10:37

原标题:七样羹:潮汕“人日”重头戏

“七样羹,七样羹,大人吃了变后生(年轻),奴仔吃了变红芽(面色红润),姿娘仔吃了如抛(朵)花。”在潮汕地区,流传着这么一条好听的俗语,讲的正是正月初七吃“七样羹”的传统习俗。

七样羹,是潮汕地区民间颇具特色的一种食俗。正月初七吃七样菜的习俗由来已久,每逢这天,人们将七种蔬菜放在一起烹调,取个好意头,谓之能明目,并且财运亨通。

相传,宋朝有一京官遭到奸臣陷害,被贬江南。正月初七这天,他来到榕江边一个偏僻荒野,顿觉头晕眼花,饥饿难忍,只好就地采摘了几样野菜,煮成杂菜汤聊以充饥。

刚吃完,顿觉眼睛明亮,浑身有了力气,后来该官员复职高升,忆起当年在江南尝过的救命野菜共有七种,于是让家人每年正月初七务必随便取七样不同的蔬菜,煮成“七样羹”而食。于是,时人争相仿效,食“七样羹”,以其寄托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潮汕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初七在古代叫“人日”,而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

这是因为天地初开时先有六畜后才有人类的传说相沿成俗的缘故。初七这天,民间以一种用七种青菜做成的饼食来祭祀,纪念“人”的生日。后经演变,在潮汕地区也形成了一种例俗,初七食菜饼简化成食“七样羹”。

还有这样的传说:从前潮州有一位老汉因怀念正月初七出洋谋生的儿子,便在每年这个日子都摆上碗筷寄托深情。适逢有一年正月初七,老汉因穷苦无钱买菜,便从菜摊卖存倒掉的残渣中捡了这7种菜叶,回家煮了一大碗放在桌上,给久无音信的儿子也摆上筷子,这时忽然有人来报儿子番批(南洋钱)到。乡人“就兴不就衰”,每年正月初七都跟着吃“七样羹”。这个例俗便流传至今。

其实不管是源于哪个传说,其对新一年的美好寄愿是一样的,那“七样羹”到底是哪七样?

这七样菜一般取芥菜、厚合、芹菜、大蒜、春菜、韭菜、芥蓝。其中,每样蔬菜都根据潮汕话的谐音或蔬菜本身的特点而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

芥 菜

潮名大菜,这种蔬菜中的粗汉,是“七样羹”的首选

厚 合

叶大如扇,茎硕汁多,一种从中原南移的粗生贱长的蔬菜。平时是作为饲料,不能入肴的,但在“七样羹”中却唱主角,这反映了先民对根和祖先的眷恋和叨念

芹 菜

谐音勤快

大 蒜

与厚合搭配寓意诸事合算或作有钱藏之意

春 菜

潮汕特有蔬菜,寓意回春

韭 菜

寓意长长久久

芥 蓝

谐音“各人”,与前面的好意头联系起来就成了“久”“合”各人

正月初七吃“七样菜”,这一古老的习俗能在潮汕大地保留下来、历久弥新,正是在于它的好意头:它使人们吃出了好心情,同时又寄托了人们期盼财运兴旺、顺风顺水、吉祥如意的心愿。

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

由本公众号汇总收集整理

我们尊重原创,

版权属于原作者,文字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

我们只是资源搬运工,部分文章如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