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与近邻的春节食谱(下)

旅游 澎湃新闻 2022-02-07 12:21

原标题:老上海与近邻的春节食谱(下)

一道道寄托美好心愿的菜肴点心,让春节的餐桌喜气洋洋。

祝福着祥和欢乐的吉祥中国年,除了象征富贵的“宝”和节节高的“糕”,老上海与近邻的春节食谱里,还有哪些必不可少的吉祥美食?

中国人过年,最看重团圆这两个字。由此, 汤团这种外形、名字都很“团圆”的小吃,成了老上海及其近邻过年时不可或缺的一种甜品。

近代上海的汤团种类繁多,其中宁波芝麻猪油汤圆固然是最具代表性的,但上海老饕们对汤团的想象力远不止于此。

1938年,《锡报》罗列了颇具上海特色的两种汤团——三鲜汤团、香酥汤团,并说明了它们的制作方法。比较正宗的三鲜汤团,主料是肉丁、冬笋、韭菜,同时宜配入鸡汤冻提鲜增味。

香酥汤团则是甜口,其核心做法是从糖食店买来几只“洋钱饼”(芝麻小饼),用石臼捣至碎烂,随后加入白糖和火烫猪油和馅。

1940年代漫画里的上海街边汤团摊

老上海人还将汤团巧妙地进一步加工成 擂沙圆,这又是一道年节美味。

1933年,贾观军在《时事新报》上发文称赞永茂昌的汤团美食,文末顺带表扬了该店闻名遐迩的另一道小吃——擂沙圆:“把汤团在干豆沙里滚过,就叫‘擂沙圆’,销路也很多,凡是在上海的人,差不多都爱吃的”。

1937年《社会日报》的一篇纪实作品详细描述了擂沙圆的做法,及其在老上海的出售情形。读之可见,老上海擂沙圆内馅不拘一格,既有猪油细沙、百果、芝麻等甜馅,也有鲜肉等咸馅。

一如作者所言,擂沙圆和汤团其实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不过一个带水汤吃,一个沾粉干吃而已。

《社会日报》这篇文章还透露,春节前后的上海街头,常常能看到宁波、本地乡郊两派小贩沿街兜售擂沙圆。他们挑着特制的大木桶,上层装着擂沙圆,隔断下层盛着热水或炭火保温,防止粳米、糯米和成的圆子遇冷变味。

1935年《小朋友画报》漫画“做汤团”

过了春节便是春天。由此,长三角各地的新年食谱里,多少会包含些“春和日丽”的情愫。

春卷,无疑是过年美食里“最春天”的一种。1945年,《社会日报》的一则琐谈提及老上海各处饼摊在春节前后应景地现场摊制春卷皮子,兜售给计划包春卷的市民。

老上海的春卷馅料是颇为考究的,拿素馅的春卷来讲,照1938年《锡报》提供的菜谱,考究者要加酱豆腐、香干、绿豆芽、黄花菜、香菜、豆腐皮等六种食材,可以称之为“百味集成”。

说到春卷与春节的联系,必须谈谈宁波人。春卷是宁波年节雷打不动的“必需品”。

也正是因此,近代宁波的餐馆、食品行总会在小年夜左右发售定制春卷,一直持续到元宵节后方才下市。

老宁波人对春卷的喜好,也促成了年节期间春卷市场的多姿多彩——以1944年《时事公报》刊登的甜心斋广告为例,咸味春卷有鸡丝、虾仁、鲜肉三种,此外还有猪油、羊酥两类甜春卷。

1935年《儿童晨报》发布的春卷制作详解图

一句吉利话,一嘴讨彩食,中国人的和美新年,就这样“笑口常开”,代代延续。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