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年味儿没有丢,只是我们找不到了!很多人都觉得,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不到那浓浓的年味儿了。记忆中,小时候的年味儿跑到哪里去了呢?其实,年味儿还在,只是我们缺少了敏锐捕捉年味儿的心。只要我们的心再如小时候那般单纯一些,再如小时候那般敏感一点,那年味儿就会回来的。
其实,说起年味儿来,我们每一个人几乎都会这么说:年味儿嘛,就是那噼噼啪啪过年的鞭炮声,就是那红纸黑字的春联,就是那一元两元的压岁钱,就是那红红绿绿的新衣服,就是那三五成群拜年拉家常的父老乡亲……是的,这就是我们记忆中浓浓的年味儿之所在。
想一下看,其实,这些东西明明都还在嘛,哪个年没有鞭炮,没有春联,没有新衣服什么的呢?可偏偏不是那个记忆中的味道了呀。
那么,我们可以再仔细想想,当你长大了,是成年人了,你还会像小时候那样兴高采烈地满街跑着放鞭炮吗?不会的。即使有时候你也想来一个“老夫聊发少年狂”,很想和从前一样那么疯玩一通,噼里啪啦地放几挂鞭炮,疯疯癫癫地手舞足蹈,可你会以成人的规矩来规范自己,告诉自己,不能那样啊,那是小孩子玩的,大人疯玩,会让人笑话。这么一“矜持”,一规矩,好嘛,你想要的年味儿,就丢了。
再说春联,小时候的春联,几乎都是自己写的。裁纸、研墨、书写、晾晒、张贴,每一个环节都有你的参与,每一个环节都有不同的快乐感受。纵使不自己写,那在你小时候,邻里间总有一个毛笔字写得好的吧,大家就都央求他来写,一堆人围住他,看他把一年的祝福沾满笔尖,认真书写到红纸上。那个场景,就是年味儿吧?可问题是,如今还有几户人家自己写春联呢?一到年底,卖成品春联的比比皆是。手工春联和成品春联,谁的年味儿浓,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吧?
还有压岁钱,小时候都不富裕,压岁钱能得个三块两块,就高兴地满村子跑。而如今,钱大概不值钱了,当我们从小孩子长大成为今天的大人,给孩子的压岁钱,底线几乎都是100元了,有时候数百上千地给亲戚的孩子、朋友的孩子、领导的孩子等等,压岁钱都成一种负担了,哪还有什么年味儿可言?更可怕的是,这么多的压岁钱,养成了现在的孩子不正确的消费观,更是让大人不得不担忧了。
总而言之,我们的年味儿淡了,是因为我们长大了。人长大了,往往就没有了孩子的单纯和敏感,考虑事情和做事情就复杂了起来,而这正是扼杀那浓郁而久违了的年味儿的侩子手。让我们的心,单纯一些,敏感一点,就会捕捉到曾经的年味儿的。不信?那你不妨试试,今年和孩子争着放放鞭炮,大胆地对着鞭炮捂住耳朵尖叫,也不妨买枝毛笔写写春联,并且勇敢地少给孩子一点压岁钱,或者干脆给孩子送本他喜欢的图书、学习用品当新年礼物,等等。如此这般地试试看,久违的年味儿,是不是就捕捉回来很多?(薛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