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而忙碌的春节结束了,听到很多朋友说回老家过年,是一种无奈苦恼的语气。
“真不想跨越千里回老家过年,回去后年味也变淡了,没有小时候好玩,还要被七大姑八大姨追问工作怎么样,挣了多少钱,谈朋友没。”
面对走马观花式的串门走亲戚、连珠炮式的提问,其实很多人都觉得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不像小时候了。
现在的春节可玩的也不少,但堵心的事也很多,不知不觉就去怀念记忆中的年味儿。
在我们长大成人之前,年确实被各种仪式感包围,幸福感在最后几天得到最大提升。
那时候,过新年穿新衣是妈妈的首要任务。临近腊月,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去选择一件新衣服,既要好看还要价格合适。买回家后还不能立即穿,必须等到大年三十才能穿上,正月走亲访友拜年全靠它,小孩之间也会比哪个更漂亮。
那时候,年夜饭也充满期待。平常想吃吃不到的,这一天可以大胆的提要求。妈妈开始发挥超能力,张罗一桌子饭菜,鸡鸭鱼肉一有尽有,虽不是山珍海味,但总能满足不太挑剔的味蕾。
那时候,春晚也是保留节目。全家人围坐电视心想赵本山和宋丹丹会带来什么小品,又会是哪首流行歌曲让人百听不厌,当然少不了压轴神曲 《难忘今宵》。一台晚会看下来,总有捧腹大笑的时刻,偶尔还会记住几句台词。
那时候,说一声新年快乐恭喜发财,就能收到红包,数额不大,能获得极大满足。大钱都上交了,也会留下几块钱购买零食。
杀年猪、贴春联、放鞭炮、打雪仗,和各种小伙伴一起疯玩。一家子在一起,七嘴八舌说着家长里短的事,好像总说不完,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而现在呢,过年的大鱼大肉根本不在意,穿新衣都在网上选购,电视开着,各自抱着手机。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很多人觉得春节没有以前过年的感觉,又有哪些原因呢?
经济水平提高
经济发展,物质条件优越,降低了人们对过年的期待。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前,人们对物质条件相对较差,无论大人小孩,都盼望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会有新衣服穿,才能有好吃的,好玩的。现在平时也都能吃上鸡鸭鱼肉,穿上漂亮的衣服,过节与不过节都一个样,对过年就失去了期待了。小时候家里只有大屁股电视机和小霸王,如今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放假了玩玩游戏看看小视频更香。
城镇化发展快
城镇化发展快,亲朋好友平时相聚少,感情变淡。
面对生活压力,农村人都外出求学、打工,有的在城市安家落户。很多人过年也不回老家,即使回去后老家也没有房子,亲戚朋友之间不是很熟悉。所以,亲戚不会像以前过年轮流串门,挨家吃过年饭,亲戚相聚的少了,氛围就减淡了,人情也就变淡了。
传统习俗变少
传统习俗变少,年味变淡。
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最大的文化习俗之一,如果真的全面禁止(包括农村),那春节真的就失去年味了。城里的小孩对于贴春联、拜门神、放烟火等各种民俗,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几乎很少参与其中,这样的氛围感也比以前弱很多。
年龄长大
长大了,对过年又有不同的看法。
尤其是现在的00后、10后的孩子们,因为说年味越来越淡的人,差不多都是30岁以上的人,才会有那种心理落差。小时候生活的担子不在自己肩上,回想起来全是美好回忆。现在他们要面临成家立业的压力,要考虑房子、车子、票子,还要想着假期结束后新年计划。所以,过年与钱搭上边之后,年味就有了别的味道。
最后
年还是那年,只是人变了,
事变了,年味也就变了。
希望大家能调整好心态,
更好地去感受年味,
我们仍然会对春节、除夕、
过年这样的字眼
有着难以根除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