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禾花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旅游 广西好嘢 2022-02-10 15:57

原标题:全州禾花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说起全州,虽不如阳朔出名,但是它是桂林市行政区规划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全州历史文化悠久,以“地灵人杰川秀,物华天宝五谷丰” 称于世。而禾花鱼的发源地,就是全州县的龙水乡。禾花鱼属于鲤鱼的变种,它的独特之处是可以养在稻田中,吃掉进水里的稻花生长而成,故名为“禾花鱼”。

因此,禾花鱼也是广西全州县第一个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地方特产,虽然它的个头不大,体重仅保持在50到250g之间,但是它体型粗而肥美,鳞片细而透明,吃起来肉质细腻,皮薄,刺少,肉多,味道远超于一般的大鲤鱼。

禾花鱼是在稻田里放养2个多月至3个月,长成10~14厘米长的大规格鱼花,收割水稻时捕捞上市。由于禾花鱼与水稻共生,是完全生态养殖的绿色安全食品,在餐馆、饭店里已是名菜,目前禾花鱼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食用禾花鱼除了清炖、粉蒸、酸水煮鱼外,最常见的方法是先用慢火煎黄,再配以生姜、辣椒、鱼香菜、香葱一起“黄焖”。

禾花鱼做成鱼干其成品金黄油亮,闻香生津,久食不腻。“腊鱼仔送饭,鼎锅刮烂”,“炒鱼肚货,肚皮胀破”,其言实也。禾花鱼干用酸水、盐煮过,放在火炉上烘干,吃时放豆豉、蒜、姜,加上辣椒粉,咸辣适宜,味鲜无比,端上桌来,真是一片稻米鱼花香。其肉质细腻,鱼刺松软、味道浓厚,堪称“岭南一绝”。

而全州禾花鱼为长时期稻田放养驯化选育品种,因食水稻落花而得名,最远可追溯至汉代。清朝乾隆时期,全州禾花鱼被皇帝指定为贡品。

进入80年代之后,稻田渔业不断推陈出新,80年代形成稻田坑沟养鱼模式,90年代演变为深沟养鱼模式和垄稻沟鱼模式,2000年后进一步发展为田塘贯通养鱼模式,大大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亩产禾花鱼由原来5公斤左右增加到20公斤左右,高产的可达100公斤以上。

2000年,全州县组建首家禾花鱼开发公司。2001年县里向国家注册“禾花”牌商标。同年,才湾镇秦家塘村建起了第一家禾花鱼罐头系列产品加工厂。

目前,全县有禾花鱼腊鱼及罐头系列产品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总量500吨以上。产品主要销往桂林,柳州,南宁和湖南省冷水滩、彬州,广东省广州等大中城市,部分销往上海、四川等地,县内销量只占总产量30%左右。

全州县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宽松环境,在渔业用地、水面承包、养殖信贷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多方扶持,鼓励稻田渔业大发展。县政府规划,到2020年禾花鱼养殖面积发展到42万亩,年产量1.2万吨,200亩以上的高质量连片示范点覆盖全县18个乡镇280村。

同时,加大力度发展稻田养殖中华鳖、泥鳅、田螺、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品;还要通过引进、联营等多种方式,将原来零散的禾花鱼加工企业组合成一个现代化大企业,年加工量达到2000吨以上。

如今,全州县在申请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的同时,在稻田改造中改为用田泥筑高田基,使之更贴近生态养殖,顺便把田边深挖成宽鱼沟,还引进推广扩大稻田养殖模式,如稻-虾、稻-蟹、稻-泥鳅、稻-田螺等,力求品种多样,提高单位效益,可以说,禾花鱼造福了整个地区。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