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网红奶茶花1个亿打假”的话题词冲上热搜,据央视财经报道,该正规茶饮品牌的负责人表示,最夸张的时候全国只有114家直营店,假店却有7000多家。
对此,品牌方“鹿角巷”在其官方微博回应称,由于品牌对大陆商标注册细则不详,在商标注册过程中让假店钻了法律空档,导致品牌消费者喝到假鹿角巷,并造成市场混乱,对此深表歉意。
作为曾经和喜茶、奈雪的茶并列的新式茶饮一线品牌,鹿角巷这些年到底遭遇了什么?山寨产品又为何层出不穷?
仿冒7000家,打假一个亿
鹿角巷,创立于2013年,是一家来自中国台湾的奶茶品牌。“品牌创立之初,取名为斜角巷,也就是哈利·波特中最繁华的商业街道,任何新奇有趣的东西都能在那儿找到。后来担心品牌名字被电影场景局限住就更名了,以赤鹿作为品牌形象是因它蕴涵了女性端庄高贵的气质。”创始人邱茂庭曾在采访中如是说。
2017年初,鹿角巷进军大陆市场,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引发排队打卡潮,迅速成为网红品牌,其招牌奶茶“黑糖鹿丸鲜奶”火爆全国。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鹿角巷已经启动第一次商标申请,按照邱茂庭的计划,在上海店开业半年后,有可能拿到商标。然而,由于品牌火得太快,商标被仿冒者抢注,正主版权之路受阻,导致山寨门店的开店速度远远大于正版店铺。
“最夸张的时候我们全国只有114家直营店,假的店有7000多家。”鹿角巷品牌首席执行官赵越超曾表示。
山寨品牌对鹿角巷本身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浏览社交平台发现,有小红书用户发帖“拔草”鹿角巷意外难喝,评论区有条回复称,这家是假的;甚至还有用户以“速度鉴别真假鹿角巷”来教消费者区分山寨与正品;在微博的话题广场中,也有消费者表示:“原来自己之前喝的都是假的”。
面对日益严重的品牌危机,在2019年12月拿到第43类商标后,鹿角巷就将注意力主要集中到肃清侵权门店的工作上。
据报道,2020年开始,对于线上侵权店铺,鹿角巷与第三方平台美团达成战略合作,陆续下架侵权店铺。而对于线下的侵权门店,除了进行常规流程的肃清工作外,鹿角巷推出小店合作模式,对于评估后符合条件的山寨门店进行“收编”,统一整改后便以“鹿角巷”正版门店露出。
具体来看,对于收编门店,在产品方面,除了鹿角巷系列产品外,还将推出小店特有的菜单,并且价格相对较低;在管理方面,以分层管理的模式,由总部管理城市、城市管理其下属门店,总部直接对城市负责;同时,这类门店的sop(标准作业程序)会进行统一标准,在物料使用上将严格采用鹿角巷规定的统一物料,只是店型和价位会有区别。
鹿角巷品牌首席执行官赵越超透露,其打假“经济成本已花费人民币1亿左右”。
山寨乱象丛生,新茶饮侵权频发
事实上,被山寨困扰的餐饮品牌,远远不止一个鹿角巷,新茶饮更是重灾区,因“盗版”“山寨”消耗品牌价值的案件屡见不鲜。门槛低、投入又较小的茶饮店是山寨份子的重点关注对象。喜茶、茶颜悦色、一点点、Coco、书亦烧仙草、答案茶、LINLEE等品牌都遭受过山寨的毒手。
曾因“一杯可以占卜的茶”意外走红的答案茶,高光时刻正牌门店有500多家,而山寨店却是它的4倍之多。有网友曝光称,他们那的一条街20米之内,竟然就有3家答案茶山寨店。最后,答案茶不惜花重金买下“1314”商标,将品牌正式升级更名为“1314茶”。
以手打柠檬茶出圈的“鄰里”品牌,在爆红之后也遭遇了大面积的山寨。2021年7月,由于山寨泛滥,品牌决定放弃“鄰里”及“昌盛鄰里”的名字,全面升级为“LINLEE手打柠檬茶”。
如今的“喜茶”,当年也叫“皇茶”,因为当时“皇茶”的商标迟迟注册不下来,市场中涌出大量山寨店。最后,皇茶创始人聂云宸逼不得已,70万高价购买了“喜茶”商标,将“皇茶”更名为“喜茶”。
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美团联动各方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清理并下线了1.2万家山寨门店,包括8278家假“鹿角巷”、2596家假“coco都可”、1256家假“喜茶”、156家假“奈雪の茶”。
随着法律意识的增强,新茶饮品牌已开始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蜜雪冰城把阿里、新浪告上法庭。蜜雪冰城法务负责人李星磊介绍:“淘宝上不断出现以‘蜜雪冰城同款糖浆’、‘蜜雪冰城原料’等关键词的卖家,用蜜雪冰城的名义引流,卖着毫不相关的货,欺骗消费者,损害蜜雪冰城的品牌声誉。向卖家发律师函要求下架侵权链接无果之后,我们更改途径通过诉讼进行维权。”
和淘宝类似,微博上的“@蜜雪冰城—冰激凌与茶健康店、@蜜雪冰城官博、@河南蜜雪冰城饮品公司健康路店”三个假冒蜜雪冰城的账号,还加了蓝V,以蜜雪冰城的名义在微博上招商引流,肆无忌惮。蜜雪冰城向新浪多次反映无果后,不得已走上诉讼。
汴京茶寮花费百万打假,因山寨更名为伏見桃山。虽然打假艰难,但靠着团队的坚持,打假成果也算初见成效。“伏見桃山”团队的专项法务组,已经起诉了数家山寨门店。目前完成和进行中的案件数量共计55件,其中5个案子待开庭审理,29个已排庭候审。
山寨背后割韭菜的快招公司
奶茶加盟骗局一直在收割年轻人。
自从新式茶饮站上风口,像山寨鹿角巷这样打着知名品牌旗号“收割”加盟商的骗局,并不少见。
受害者往往是在短视频平台接收到这些“假品牌”的招商信息,一旦“上钩”,很容易就会掉进对方的连环套。招商信息实际来自快招公司,指通过注册和运营茶饮品牌加盟代理商,主要目的是赚取高额的加盟费、装修费和原材料费。
这些快招公司的招商套路也大同小异,有的称自己是某个大品牌的子品牌或者兄弟品牌,各自招商、不会侵权;有的利用合作方的知名度背书,让人误以为是品牌招商;还有的自称正处在上升期,不久后会成为下一个知名连锁品牌。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开出开店稳赚、明星代言、专人辅导、加大广告投入等诱人的条件。
他们的第一个目的,是忽悠受害者先交出一笔几万元的加盟费;进入到开店环节,就通过高价批量售卖原料继续“收割”加盟商;等到加盟商发现亏损数额越来越高,对方早已卷钱跑路。
许多受害者即便识破骗局、联合维权,甚至起诉成功,也很难拿到退款。最后,大多数人只能安慰自己,就当花钱买个教训。
品牌打假面对的最大威胁也主要来自快招公司。他们之间渊源颇深,甚至不少来自同一个地区,同一个村。
他们的法人经常更换,相互之间互通消息。有些会找一个傀儡做法人,即便是被查了,公司财产早已转移,法人可能是个80岁的老太太,难以追责。
负责伏見桃山打假的律师刘亚惠坦言,快招公司的“快”与司法维权的滞后性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面,他们以“快速招商”著称,但凡发现新的品牌和品类,在短时间内就能抄袭到品牌名、菜品、菜谱、slogan、设计,无所不用其极。
另一面,从品牌方发现被侵权,到保全、诉讼、开庭,一个案件往往需要10-14个月的时间。其中涉及申请保全、公证、排庭的时间,因知识产权方面的案件近期集中爆发,都需要排队等候。
“即便开庭后,也会发生被告不对,需要重新再找,整个程序要再来一遍”,等到法律判决书下来之时,快招公司早已赚足了钱,转移资产,账上空空。即使赢了官司,原告方也很难拿到赔偿款。
取证难、成本高、侵权与否界限不清,使得品牌和山寨者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能披荆斩棘成功维权的人并不多。
茶饮行业市场规模持续走高。但是一个不鼓励创新的行业必然会每况愈下 ,对付抄袭、山寨等无耻之徒,就要不惜一切代价硬刚到底,主动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当然,为防止山寨或是商标被仿冒,餐企在建立之初时就要树立品牌意识,让创牌与创业同行,不给山寨者留下机会。此外,也要提前做好相关的布局,例如提前进行商标注册,将山寨扼杀在摇篮中;注册和自己品牌相关的“山寨”防御商标,让投机者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