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耗】国宝级名厨、“老饭骨”郑秀生大师因病逝世

旅游 红厨 2022-01-31 12:11

原标题:【噩耗】国宝级名厨、“老饭骨”郑秀生大师因病逝世

2022年1月30日,知名国宴大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老饭骨”大爷郑秀生大师因病仙逝,享年67岁。

本文由红厨网(ID:hongchu66)原创首发

作者:江流

图片来源:老饭骨家宴官博

郑秀生生于1955年,自16岁进入北京饭店,以后厨学徒起步,在北京饭店深耕46年,曾多次出色完成中外交流的政治服务任务,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是“中国烹饪大师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从北京饭店退休后,郑秀生大师从2019年起又和“二伯”孙立新大师一起组成“老饭骨”组合,通过网络和新媒体继续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和烹饪技艺,截止2021年底,“老饭骨”全网粉丝已超2000万。

这一生,郑秀生大师一直是中国厨艺和美食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广者,他出色的烹饪技艺和正直尽责的人格堪称厨界楷模,为厨界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影响了很多厨艺界的厨师。下面,和红厨网一起回顾一下郑秀生大师传奇的一生。

昨晚深夜,多位名厨惊悉大师离世,在深夜缅怀。

意外进入北京饭店后厨,

一待就是46年的日与夜

郑秀生小时候想从军当兵,后来因为“独生子不能从军”,转而想当文书,写点资料也好。16岁时一次偶然机会,他去到北京饭店,并得知当时毛主席、周总理会经常光临,当时他想着去当服务员,这样就能够经常目睹领导人的风采。

他顺利进入了北京饭店后,机缘巧合之下,在一次帮厨时被北京饭店的老师傅们相中,从而分配进了北京饭店后厨。

而这一待,就是46年。

刚开始,郑秀生和其他学徒一样,先从掏鸡肠子开始做起,之后又去到素菜间摘葱剥蒜腌咸菜,这些基础的技能过关后才能分到“墩儿”上切菜、切肉……这一学就是13年!

图片来源:老饭骨家宴官博

13年后,郑秀生的基本功都很扎实了,这才有机会跟着老师傅们学炒菜。这些年扎实的基本功也奠定了郑秀生做事特别扎实、稳健不浮躁的特性,也为以后厨艺的大放异彩厚积薄发。

不过,郑秀生学炒菜的过程并没有一帆风顺,刚开始他学的是川菜,后来发现川菜复合味型菜品太多,对调味的把控要求很高,于是便转学味型较少、人才也较少的淮扬菜。殊不知,淮扬菜虽然没有川菜的味型丰富,但对刀工要求特别高。

幸运的是,郑秀生先后遇到了曾负责“开国第一宴”的淮扬菜大师王杜昆和鲁菜特级技师孙中英,在这两位大师的教导下,他对淮扬菜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为了深入了解淮扬菜,他还多次去到江浙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深入学习淮扬菜的体系,并获得很多师傅的指点,养成了“善写善记录”的习惯。

苦练技艺之后,郑秀生顺利当上了北京饭店淮扬菜厨师。然而,郑秀生并不满足于此。在饭店做菜,所有配料、淮扬菜最重要的汤都会有人准备好,炒菜的厨师只需上灶炒菜就好,但一个人在外面的话就需要自己备料、自己切、自己吊汤。郑秀生认为一位真正的淮扬菜师傅应该对所有的程序都能熟练操作,于是通过多次外出历练,郑秀生开始尝试独自完成淮扬菜的制作,并在此过程中一点点将淮扬菜技法融会贯通于一身。

在一边提升厨艺的同时,郑秀生也特别注重文化层面的修炼,不仅会购买大量烹饪书籍,还会花时间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平。42岁那一年,早已当上北京饭店淮扬菜厨师长的他还是通过自学文化课,考上了北京教育学院中国烹饪教育专业的大专生。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表示:“有很多师傅有技艺、有故事、有经验,但就是缺少了文化,我认为我们中国厨师的职业发展一定要注重提升文化。”

图片来源:老饭骨家宴官博

多次出色完成政治服务任务

名副其实的国宴大厨

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国内迎来“出国热”,北京饭店也选派了一些“尖子厨师”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学习当地的饮食文化,郑秀生当时被派往日本新大谷饭店学习。

在当时“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代背景下,郑秀生也承担起负责为期40天的“中华美食世纪之宴”美食节活动,凭借出色的厨艺和稳定的心态,他顺利完成了这次美食节活动。

1990年开始,郑秀生连续4次被派往新加坡负责“中华美食世纪之宴”的活动,1993年还代表中国前往瑞士参加世界美食活动。

这一系列外派的活动,让郑秀生一方面开阔了眼界,帮助中华美食走出国门,另一方面也奠定了日后负责各种大型活动接待工作的基础。

199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北京饭店也推出了系列活动,其中最重磅的就是郑秀生负责的复原“开国第一宴”活动。

郑秀生通过深入钻研,查资料找记录,发现“开国第一宴”正是周总理决定的,以淮扬菜为基底的宴席。通过深入了解,充分准备复原“开国第一宴”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不仅让北京饭店获得了极高的收益和影响力,更让郑秀生声名鹊起,“国宴大厨”的名号就此传播开来。

之后,郑秀生更是承担了一些很多人认为很困难或很危险的工作任务。

2003年非典突袭,郑秀生被北京饭店派到小汤山负责病人、医务人员和武警们将近800人的饮食,每天光是食材就将近5吨。就是在这严峻又迫切的情况下,郑秀生带着十几个人的厨师团队,快速且高质量地完成了服务任务。

小汤山接待以后,郑秀生已经是一位公认的能够冷静指挥协调、有大将之风的名厨。2006年,郑秀生又带领团队出色地完成了中非合作论坛首脑峰会和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的接待服务任务,还成为当时被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接见的唯一一位厨师代表。

2008年北京奥运会,郑秀生再次被委以重任,负责北京奥组委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首旅集团奥运工作部行政总厨。期间,他做了大量市场调研工作,从厨房设计、人员编制、人员培训、各种原材料、菜单、运行机制等都进行了安排和设计。北京奥运会对国家的重要程度毫无疑问,郑秀生凭借个人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出色地完成了这次接待任务。

2020年,郑秀生再次被聘为2022年冬奥会的顾问,尽管已经退休,但得知这次任务,他还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图片来源:老饭骨家宴官博

退休后不忘传承,

鼓励年轻人“好好吃饭”

2016年,郑秀生离开了北京饭店,正式退休。

但他一直认为,厨师是手艺人,手艺人就是要不断地锤炼自己,不能停,手停技艺就会停。于是,他和“十大中华名厨”孙立新大师一起组成“老饭骨”组合,从2019年开始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美食烹饪教学视频。

图片来源:老饭骨家宴官博

“老饭骨”的定位是弘扬爱美食,做美食,阖家享美食的精神内涵。鼓励年轻人回归家庭,在快节奏的当下,静下心,跟家人、好友、爱人一起探寻幸福生活的真谛。

刚开始,节目播放量并不如人意,因为“太过专业”,后来调整风格后,播放量开始节节攀升。

事实上,这样的调整并不容易。家庭厨房用具与专业厨房工具有极大的差异,但两位大厨通过自己数十年的深厚厨艺积累和创新思考,迅速将一道道国宴大菜用家庭烹饪的方式复原,在教学烹饪技巧的同时,如数家珍般讲述背后的故事,还会穿插一些家庭烹饪中的小技巧,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很多美食爱好者如获至宝,十分受欢迎。

然而,对两位退休的国宴大厨而言,美食短视频也是一条全新的赛道,并不比在后厨轻松多少。在后厨做饭做好就行,但是在镜头前做饭却需要考虑画面和节奏,录制一道菜约1小时,一天录制12小时,只能完成6-8道菜。一天下来,他们常常累得满脸通红,后背都湿透了。最累的一次,他们甚至从早上8点拍到凌晨3点。

但是为了做好中华美食文化的传承,郑秀生和孙立新依然无怨无悔,他们真正做到了“老饭骨”标语所说的“传承技法,毫无保留”。

而这也是郑秀生和孙立新共同的心愿。

图片来源:老饭骨家宴官博

2022年初,冬奥来临之际,“老饭骨”的粉丝们发现最近几期视频里“大爷”郑秀生不见了,大家都在弹幕打趣:大爷去冬奥练滑雪了、大爷去冬奥练短道速滑了……

他们知道,郑秀生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行政总厨,也知道他再次被2022冬奥组委会聘为顾问。

只是,大家都没想到,这次“大爷”真的走了。

从此,粉丝少了一位和蔼可亲的“大爷”,厨艺界少了一位以传承为己任的大师。

图片来源:老饭骨家宴官博

结 语

郑秀生大师对中国厨师寄予深切厚望,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有年轻厨师找不出自己学习的目标和亮点,我认为做厨师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尤其是利用网络便捷多上网学习,更重要的是找到最根本的东西,比如老菜谱老书,跟老师傅们多交流,才能更完美。”

确实,郑秀生退休后也没闲下来,与“二伯”孙立新大师一起组成的“老饭骨”,一直向年轻厨师传递传统技法,一直向年轻人们用他们最能接受的方式传授自己的毕生所学。

一个愿意在一个单位扎根46年的人,一个愿意退休后依然花费巨量时间在网络传授厨艺的人,一个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活到老学到老”的人,郑秀生用一生践行了什么叫“大国工匠”“工匠精神”。

今天是除夕,郑秀生大师在牛年最后一天前离去,他没有等来虎年的钟声,但他为很多人留下了最简单却又最质朴的祝福:“传承经典老味道,我们好好做菜,你们好好吃饭,小饭骨们,记得好好吃饭哟。”

放心,我们会好好做饭、好好吃饭的。

大师,一路走好。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