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谐音,最近《西游记》里的金钱豹火了,但说到“金钱豹”,有谁还记得这是中国曾经红极一时的自助餐品牌?
十多年以前,金钱豹自助餐确实满是金钱的“味道”。创始人袁昶平将全球400多道美食汇聚在一个餐厅里,从鲍鱼、龙虾到不限量供应的哈根达斯冰淇淋、甜品等,人均200元能享受无可比拟的美味。
消费者杨盛杰回忆当时的盛况,称去吃金钱豹都要提前预约,不然订不到座位,到了现场,“人实在太多,每次拿菜都要像抢一样”。
依托强劲的消费需求,金钱豹在国内门店突破20家,且在2010年将自身的年营收提高到近9亿元。
金钱豹火爆的同时,众多自助餐厅纷纷入局掘金。据媒体报道,较长一段时间里,全国自助餐厅多达超三万家,深圳、成都、上海等地更是“充斥”着2000家以上,从中高端到低端的自助餐厅都能吸引消费者前往。
然而,近些年,自助餐不再受到青睐,说到自助餐,人们往往会提到“难吃”、“浪费”、“性价比低”等关键词。
有媒体认为,很长一段时间,自助餐厅和消费者开启了“互害模式”,消费者想尽可能地多吃、吃好,因而胡吃海塞,餐厅则追求高回报,不是规定“吃剩的食物要罚款”、餐前要交100元“光盘”押金,就是严控龙虾、鲍鱼等食品的数量,甚至直接以次充好、端上假冒伪劣。
长此以往,消费者慢慢“变心”,自助餐随之失去光彩,不仅金钱豹自助餐厅悉数倒下,欠员工工资还被供应商上门追债,更多没什么知名度的自助餐厅悄无声息关闭。
天眼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月18日,中国经营范围内包括自助餐的餐饮业公司有32171家,存续的只有13802家,近2万家倒下,行业之惨烈可见一斑。
自助餐为何不再受消费者待见?
上述“槽点”比如“难吃”、“性价比低”等都是自助餐风光不再的原因,不过,不少人觉得是消费者“敞开吃”、“想吃回本”,最终把这些自助餐厅吃垮了,却是最大的“误会”。
这一点,研究者的结论最有说服力。
据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自助餐在定价的时候就会考虑大多数客人的消耗量。
结果如何?即使100个人里有10个“大胃王”,其他90个是普通人和“小鸟胃”,只要餐厅按照平均食量定价,客人就不可能吃回本。
即使是高端自助餐厅以畅吃和牛、鲍鱼等吸引客人,也不会让客人吃回本。媒体用一线城市热门榜上的高端自助餐厅对比其他品类的消费价格,结果发现,高端自助餐厅人均消费达到200元,超过热门榜火锅、日料等品类数十元。
从这个角度看,自助餐厅怕的不是你把它吃垮,而是怕菜品和价格完全吸引不了你。
反过来说,自助餐有种类丰富、丰俭由人、能尽可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优点,消费者也一直都有自助的需求,这个需求决定自助餐不会像一些网友所说的那样“凉透”,而是会倒逼行业谋变。
举个例子,诸多和牛寿喜烧品牌从日式寿喜烧自助切入,其较高品质的牛肉等产品受到消费者欢迎,快速扩张成为热门消费现象。
与此同时,比格比萨、亚马逊环球美食、星伦多、蚝英雄等自助品牌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自助消费热。
必胜客、吉野家、星巴克、小肥羊、玉林串串香、一家素等一大批国内外品牌的相关门店采用半自助或全自助的模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消费者自由组合、品质消费的渴望。
正如业内人士牟俊杰所言:“目前国内的消费结构或者说价格带的区分是很广泛的,但大家都希望是品质消费,因此对食材、服务、环境和场景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自助餐经营者,我也希望行业可以把这些标签重新拾起来。”
不难看出,和其他所有餐饮品类一样,自助餐厅同样要长期坚守品质,和消费者“共赢”,用媒体的话来说,“只要在根子上解决了‘互害’的问题,自助餐仍然有光明的未来”。
文 | 华商韬略 吴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