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种种传统习俗组成的年味在城乡之间馥郁荡漾,不仅丰富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在文化层面上愉悦着我们的心灵。然而不知从何时起,那些令人感怀的年味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线,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对于一些人来说,年味儿淡了,淡得像喝了半天的茶水,几乎感觉不到了。
虽然腊月除尘、祭祖、团圆、贴对联这些一个都不少,但热闹之后终究觉得缺少了什么。
穿新衣新鞋早就看不出过年的气氛,在家吃年夜饭一起守岁也成为过去,就连昔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都渐行渐远,
物质生活的富足,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从前只有在过年里我们才能享受到的一些福利,在平常日子中已司空见惯。
春节的脚步越走越急,小孩子们倒是急不可耐,好吃、好玩、好耍,他们依旧满怀期待,大概保持清醒的只有大人们。
少了年味儿,让成年人却多了一种情怀。记得去年春节期间,最温情的新闻莫过于《新闻联播》里播出的“只为看你一眼”,让妻子行走七天七夜的动力就是能够陪丈夫一起过个年,不管身处何地,在一起,就值得。
事实上,过年是一种民俗,而民俗活动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紧密相连,伴随经济发展、思想观念变迁、生活节奏改变,传统民俗的发展变化也是一种必然。如此说来,年味变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那么年味儿到是什么?作家冯骥才说过,是和风俗融为一体的对年的一种感情。年味是过去的记忆,年味儿是一种风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