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今年比较热门的网络词语,都一定要说到“下头”,除此之外,有很多人说红牛那一句“饿了困了喝红牛”简直是令人下头。其实,作为饮品界的大佬之一,红牛也曾照搬照套过康师傅再来一瓶的套路,可尴尬的是,它直接亏了2000万,这是怎么回事?
在上世纪,“再来一瓶”的活动可谓是风靡全国,而在如今,各种旅游大奖或扫码抽奖的活动早已将其取而代之。说起再来一瓶这个活动,很多人就会想到“康师傅”。其实,它是一个受台湾和日本控制的合资公司。
在资本推手帮助之下,这一企业才及时打入中国内地市场,在掌舵人魏氏兄弟带领之下,康师傅在天津也研发出了一款拳头产品,那就是著名的“康师傅方便面”。
等到1998年,沉淀了一段时间的康师傅也是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在那个时候,康师傅旗下的茶饮料产品也占据了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欢心。在这种情况之下,它的地位早已无人撼动。在看到这块巨大蛋糕之后,红牛和娃哈哈等企业也跟风崛起。
有趣的是,为了对付强敌,康师傅也从青岛啤酒那里学到了“再来一瓶”的营销手段。早在2010年的时候,康师傅以再来一瓶的促销活动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这一招虽险,胜算却大。一部分想要占商家便宜的消费者就会不停地去购买这种商品。
在从众心理刺激之下,康师傅的回购率也是水涨船高。如此一来,“再来一瓶”这个活动让康师傅赚得盆满钵满。几年下来,康师傅饮料收入占比甚至达到了32%, 并以绝对优势压倒了王老吉等一众国产品牌。
当时,红牛也对这种朴实无华的营销方式“心动”了,于是,他们便依葫芦画瓢,顺势做起了一模一样的活动。可能是运气并不眷顾这个品牌,也许是时机不够成熟,令人惊讶的是,在发起该活动之后,红牛反倒亏了2000多万!这样的结局显然是所有人意料之外的,同时也让它和康师傅难以做到平起平坐。
归本溯源,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一些不法分子会制造很多假瓶盖来做到以假乱真,从而达到鱼目混珠的效果。事实上,他们通过劣质的制假贩假手术,就可以去“薅厂家的羊毛”,直接让厂家成为了为消费者买单的“冤大头”。
另一方面,在中奖之后,不知情的消费者通常就会开开心心地拿着瓶盖去兑换饮料,所以,在经销商和厂家进行最终兑换环节的时候,他们才会面面相觑,最终变得哑口无言。为了维持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权威形象,经销商们也只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
与此同时,一些不法分子也会提前定制一批和红牛官方生产的再来一瓶数量一模一样的瓶盖来迷惑人心。在多数时候,他们用低廉的价格将瓶盖卖给经销商,这时候,一些黑心的经销商也会用这些假瓶盖来兑换出真饮料。在这一“以假换真”的过程之中,不法分子、制造商和经销商或许都可以获利不少,最可怜的当属品牌方。
在金钱和欲望的刺激之下,这些人也是联手坑了红牛一把。在活动到了最后,红牛“受伤”早已成为无法挽救的事实。在看到红牛陷入险境之后,那些想要效仿康师傅的厂家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了。这时候,再一瓶活动的热度也就大大降低。
如今,一瓶价值三五块钱的饮料早已不再是吸引人们目光的新鲜事物了。相较于得到一瓶新的饮料,很多人都愿意节省这部分兑换奖品的时间和精力,转而做其他的事情。一些精明的消费者对这类活动也开始逐渐失去新鲜感。
另外,作为再来一瓶活动的替代品,扫码抽奖就显得方便多了。消费者只需要拿出手机,就可以随便扫码并查看到自己的中奖信息,真的是方便又快捷。在这种情况之下,消费者当然越发喜欢这种人性化的兑奖方式。
不得不说,在现在,除了有康师傅和红牛这样的老牌子茶饮品之外,类似于奈雪的茶等网红类茶饮料也开始收割一大波忠实粉丝。在粉丝的助力之下,这些网红产品也让消费者甘心付出了很多真金白银。在这种情况之下,失去掌声和鲜花的“再来一瓶”活动也就变得暗淡无光了。总的来说,无论是举行各种促销活动,还是不打折扣,各种品牌方更应该用良心做事,用真诚铸就自家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