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市场》网讯 转载:巴东网 编选人:余水行 张巧)
位于长江以南的巴东县茶店子镇,历史悠久。据《巴东县志》记载,早在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就设有店铺卖茶,茶店子由此得名,故称古驿茶店。古驿之中,牛肉味佳,流传至今,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店牛肉”,如今,茶店子镇依托这一品牌,一片片牛肉成为富民新业态。
“老板,还有没有牛肉”“有有有,屋里坐”……2月8日11时,大雪纷飞、寒风凛冽,整个小镇显得有些安静,而毗邻巴野公路的一品牛肉店,一桌桌前来品尝“茶店牛肉”的客人让这里人声鼎沸,老板吴云辉忙得不亦乐乎。
“最近这几天,去绿葱坡滑雪的人很多,他们都会来这里吃饭,生意还不错。”忙活的间隙,吴云辉才有时间和记者说上话。
吴云辉在厨房炒菜
作为一家开了10年的牛肉馆,吴云辉对“茶店牛肉”的过往有着切身体会。虽说茶店子牛肉自古闻名,但早期很少有人做牛肉,都和吴云辉一样外出打工。
“2002年,我在广东一家箱包厂打工,那时候一个月才几百块钱收入,人还累得不行。”吴云辉说,2009年,他回到家乡发现镇上开了几家牛肉餐馆,生意还不错,他就让妻子到牛肉馆打工,学习烹饪技术。
2011年,夫妻俩在集镇老街开了一家牛肉馆,由“学业有成”的妻子掌勺,丈夫选牛、跑堂。“那时候就是套搬别人家的做法,客人也主要是熟人介绍,生意不怎样。”吴云辉说,当时他和妻子就商量着要做出自己的特色。
于是,两人在家将做牛肉的配料试了一遍又一遍,每次推出新口味都让客人留下建议。“十年磨一剑”,2019年,“一品牛肉”的名气在当地打响,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牛肉馆。
香喷喷的饭菜端上桌
“现在随着旅游的发展,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每天最少也有三四桌客人,多的时候有10多桌。”吴云辉介绍,生意好了,他们并没有偷工减料,仍会每天6点多到养殖场挑选最好的“东南峡小黄牛”,保证牛肉的品质。
“最大的商机往往在顾客抱怨最多的地方”,虽然生意火爆,但不少外地客人都抱怨无法大量打包,吴云辉动起了小心思,他将有需求的客人微信留下,并表示将尽快满足他们的需求。
买来塑料打包盒,又找商家制作礼品纸盒,将做好的成品或半成品包装好,再通过微信联系,将产品快递给客户,一来二去,客户带动客户,吴云辉家的产品远销广东、北京等地。
“2021年年底,我们卖了2000多个礼品盒,按每盒460元的价格计算,仅外卖销售就达到100多万元。”说到这儿,吴云辉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笑容,“这比打工强多了,屋里老人照顾了,孩子也供完了大学,现在都成家了,以后的日子还会越来越好。”
吴云辉家见证了“茶店牛肉”的崛起,崛起的背后,是当地党委、政府不余遗力的支持。
茶店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乐琴介绍,为全面打响“茶店牛肉”这一特色品牌,党委政府牵头,明确专人负责,成功注册“三峡茶店牛肉”集体商标,让全镇商家都能享受这一商标带来的红利。同时,结合各级各类活动联合举办“千人牛肉宴”,不断扩大“茶店牛肉”的市场知名度。
在多方努力下,仅茶店子集镇就有35家牛肉餐饮店,除了能够提供堂食,都开始外卖服务。如今,利用“茶店牛肉”品牌的餐饮店已经开到恩施、重庆等地,小小的牛肉片创造了3000万元的年产值。
从堂食到外卖、从“你来”到“我往”,“茶店牛肉”正形成从养殖到餐饮再到终端产品的致富新业态,当地企业开始紧跟“牛”的步伐。湖北楠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此前主要进行野猪养殖和销售,2020年,公司转型发展硒牛产业,新建黄牛、香猪养殖基地,做深做细生态循环新模式,带领签约农户共同致富,公司通过建设精加工牛肉线,生产茶店牛肉面、牛肉干等产品,远销北京、广东、湖南等城市。
“下一步,将加强对茶店牛肉产业的监管,抓牢食品安全和品质,就标识设计、制作工艺、包装服务等统一标准,引导茶店牛肉向品牌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积极争取相应政策,扩大黄牛养殖产业规模,发展深加工产业,形成茶店牛肉产业链。”谈及未来茶店牛肉产业的发展,乐琴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