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吃货”们,充分体现出了何为“奢靡无度”

旅游 枫叶谈古今 2022-03-06 02:08

原标题:古人的“吃货”们,充分体现出了何为“奢靡无度”

最近几年,网络上兴起“吃货”一词。其实,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91年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第七集《水淹七军》戈玲号召大家去吃丰收的萝卜时,采用了“吃货”一词。所以说,吃货并不算网络文化的创造,但却受益于网络时代的传播和共享。

那么,什么是“吃货”呢?

将人形容成“货”,往往会带有贬义,但“吃货”一词则不然。这个词的词性与“老饕”有异曲同工之妙,专指那些对美食情有独钟的群体。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对美食的形容亦五花八门。在“吃货”们形容美味的过程中,嘴里往往会迸发出一些令老外百思不得其解的形容词,比如:“好吃到哭”,“实在下饭”等。这种矫情的形容词,一度成了中华美食新兴文化的一部分。

不过,虽然“吃货”一词是二十一世纪后出现的,但类似的人却史不绝书。翻开厚厚的史料,我们能看到的吃货屡见不鲜。

明朝权臣严嵩,便是千千万吃货中的一员。

说起严嵩的人品,历史多半只会以两个字来概括:“我呸!”尽管声名狼藉,但严嵩先生对饮食的追求,却始终是行走在时代前沿的。史书中白纸黑字的记载,严嵩家里除了金山银海之外,收藏得最多的工艺品就是餐具。以前不是有篇文章叫《纣王的筷子》嘛,比起吃饭的排场来,帝辛比之严嵩只能算作小儿科。

单筷子来说,严嵩家的收藏就足可让人瞠目结舌,什么金筷,银筷,象牙筷,玳瑁筷,玛瑙筷,玉石筷,乌木筷等等,只要是你能想象到的珍贵材料,除了丝绸斑羚毛这些不能做成筷子的,到了严嵩的家里通通成了筷子。用一句知名广告语来说,那就是严大人这辈子收藏的筷子,连起来能绕地球三圈。

权臣做到了严嵩这个份上,每顿吃的就不是一个人的饭了。严嵩的饭,往往能吃出政治来。所以严府每天觥筹交错,往来的都是明朝的社会名流。之所以我们能知道严嵩家吃饭的排场,还得得益于那些有资格进入严府观摩的文艺圈朋友。

比较微妙的是,不光严嵩是吃货,历史上大多数风评如严嵩一般卑劣的权臣都是吃货。历朝历代的奸佞之臣史不绝书,例如严嵩之前的蔡京蔡大人,就是个堪比严嵩的绝代吃货。史料对蔡京的评价,和严嵩没什么本质区别。两人在吃这条路上进行上的探索,却是同样的丰富多彩。

《水浒传》对蔡京的经济情况稍有提及,不过,大多是些侧面描写,不算生动。根据正史的记载,蔡京的私人厨房里,单名厨就有好几十人。至于专门服务于厨房的美丽婢女,更是数不胜数。这些漂亮姑娘每天只需完成厨房这摊工作即可,有人切菜有人传菜有人上茶,一丝不苟。但凡有资格成为蔡京座上宾的来客,大多能享受到美食会所的VIP级待遇。

史料中称,有个高官来蔡京家吃过一顿饭之后,回家在日记里大发感慨:“蔡相霸气,光蟹黄馒头就用钱一千三百贯。”好家伙,《水浒传》里青面兽杨志为之惹出人命官司的一把祖传宝刀,也不过三千贯尔尔。人家蔡京桌上的几道菜拿出来,就足够买上一把“祖传”级的宝刀了。然而蔡京并不只是请客时才会如此铺张,平日里他自己吃饭时亦马虎不得。

根据文献的记载,蔡京最喜欢吃的就是鹌鹑羹,每一碗鹌鹑羹的原材料竟是一百只鹌鹑!

如果再将时间回溯,像严嵩、蔡京这样的吃货还有不少。

例如:《晋书》里就收录了一大批。

高官王济,虽然没赶上“王与马共天下”的显赫年代,但却同样不容小觑。某次,当朝圣上司马炎到王济家里蹭饭,总算是见识到什么叫考究,什么叫专业。皇帝来家中做客,按理说应该准备些可口的菜肴,做一些考究的饭菜,这些对于王济来说都是“小意思”。一桌山珍海味摆在司马炎面前的时候,这位皇帝竟被晃花了眼。

司马炎住在深宫中,且没经历过祖父那辈的峥嵘岁月,寻常的美食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可饶是如此,王济家里的饭菜仍让他涨了见识。司马炎对餐桌上的蒸肫瓦罐赞不绝口,连连询问王济这道菜的做法。王济“谦虚”地说道,这只是一道家常便饭罢了,是用人奶煮出来的。瞧瞧,连人奶都用上了,还说是“家常便饭”,这种考究的程度恐怕仅有王济之流了。

从这些事例中看出,古代吃货多为权宦,他们的饮食,也充分体现出何为“奢靡无度”。

参考资料:

【《明史》、《晋书》】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