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死吃河豚!呆萌大魔王与人类博弈上千年,成于毒素、败于美味

旅游 丸子美食 2022-03-10 15:05

原标题:拼死吃河豚!呆萌大魔王与人类博弈上千年,成于毒素、败于美味

河豚,作为长江三鲜之首,自古便有“不食河豚,焉知鱼味之说”。

作为史上最著名的吃货-苏东坡,对河豚也是大加赞赏。相传其在某次吃请时,因河豚肉质鲜美只顾闷头朵颐令主家好生郁闷,然一句“值那一死”遂留下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早在大禹治水时期,长江流域便有居民食用河豚且已知食之丧命。

在近代,国民政府曾严禁食用河豚,然而在长江中下游仍有偷食者,更为离奇的是,民国时期还曾发生过最早利用河豚毒素取人性命的案件。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卫生部明令禁止河豚进入餐饮市场,至2016年政策虽有所宽松,但仍指的是养殖型河豚。

在我国,已知河豚种类超过四十种,但被允许食用的仅有暗纹东方鲀与红鳍东方鲀两种。

事实上,现在可用于食用的河豚大多是经过培育的去毒品种,真正的野生河豚仍然是呆萌大魔王,随时可以取人性命。

据科学分析,河豚所携带的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其毒性超过氰化物1200倍且没有任何解药,是名副其实的“绝命毒师”。

然而,如此剧毒之物又是怎样在人类大魔王面前败下阵来的呢?

据悉,在食用河豚的漫长历史中,人们不仅逐渐掌握了食用之法,更找到对抗河豚之毒的终极法宝:粪水。

明代《五杂俎》中有记载:

有客于吴者,吴人招食河豚。将行,其妻孥尼之,曰: “万一中毒,奈何?”曰: “主人厚意,不可却; 且闻其味美也。假不幸中毒,便用粪汁及溺吐之,何害? ”既及席,而市者以夜风,不能得河豚也。徒饮至夜,大醉。归,不知人; 问之,瞠目不答。妻孥怖曰: “是河豚毒矣! ”急绞粪汁灌之。良久酒醒,见家人皇皇,问所以,具对,始知误矣。

其意思是虽然没吃上河豚,但因大醉却被误灌了粪水,可见这套自救手段在当时倒是颇为流行。除此之外,类似催吐用剂还有橄榄芦根汁、鸭血等等。

到了现代,科研人员逐渐发现,河豚的毒素来源并非自身生产,主要是通过体内的转换系统,将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存储在脏器、皮肤、眼睛等部位。也就意味着,只要阻断了毒素来源,就可以培育出无毒的河豚。

这项技术最早研发的国家是日本,我国人工培育起步于九十年代,经过数年的良种繁殖终将养殖河豚的毒素降低至安全标准。

可即便如此,人类追寻野生河豚的脚步仍未停歇,几乎每年都有食用野生河豚中毒致死的案例,而这场饕餮盛宴的背后对其来说却是斑斑血泪。

据统计,上世纪五十至八十年代初,长江流域水产极为丰富。此后,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江水域受工业污染、水坝截流、非法挖沙、非法捕捞等人为因素侵害导致资源日益枯竭。

时至今日,长江多数稀有物种功能性灭绝,野生河豚、刀鱼等也因其稀缺性导致价格飙升,巅峰时期野生成鱼更是价值数千元。如此则进入了市场需求越大、渔民越滥捕,鱼类越稀缺、市场需求就越大的死循环。

庆幸的是,自长江十年禁渔令实施以来,野生河豚回来了,长江刀鱼也多了,希望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

野生河豚虽非国家保护性鱼类,但作为长江生态链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值得重视。此外,野生河豚的毒素对于人类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为了避免再酿惨剧,人工养殖的河豚才应是美食的首选。

-End-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