钜派研究院:一个缩水汉堡的故事之通胀来袭

旅游 钜派投资 2022-05-25 11:30

原标题:钜派研究院:一个缩水汉堡的故事之通胀来袭

封控隔离在家的你

还好吗?

今天是5月25日,星期三,从3月28日上海进入分区管控已经过去58天。

这58个日夜里,是否有让你想要尝一口汉堡的味道呢?

图片来源:麦当劳官方网站

又或者你更偏爱流着厚稠汁水和香脆培根牛肉汉堡?

图片来源:麦当劳官方网站

或许的小区里已经有自高奋勇的团长,为你带来了炸鸡汉堡的套餐团购。而当你兴冲冲地打开期待已经的“疗愈食物”套餐包装,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区别,是否又让你饱含热泪?

图片来源:大众点评

事实上,在经济学家的眼中,汉堡,准确的说,是麦当劳巨无霸“big Mac”与通货膨胀之间可谓有着难解之缘:

今天,我们想和你谈一谈那个让汉堡缩水的罪魁祸首:

通货膨胀

通胀与缩水汉堡

美国人正面临40年来最严重的通胀,而他们的汉堡正在严重“紧缩”。

据《华尔街日报》周二报道,美国纽约州一位消费者周二起诉麦当劳和温迪餐厅(Wendy’s),指控两家公司在广告中使用未完全煎熟的牛肉饼,使汉堡看起来又大又多汁,而实际出售的汉堡要比广告中显示的小大约15%-20%。

美国纽约东区联邦地区法院(U.S. District Court for the Eastern District of New York)已经受理这起集体诉讼。诉讼称,鉴于美国当前的高通胀和食品价格飙升,被告的行为尤其令人担忧,特别是对低收入消费者而言。

据《华尔街日报》称,诉讼中展示了一张奶酪汉堡的照片,其中汉堡肉饼的宽度和下面的面包片一样大。然后,给顾客的芝士汉堡的照片显示,肉饼尺寸明显比面包片小。

图片来源:网络

商家提供的汉堡,实际产品比广告宣传要小,这似乎是一个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场景,而这样的“日常”即将开启一场集体诉讼,听上去或许有些好笑和辛酸。但引发这一现象背后的罪魁祸首——40年来创纪录的通货膨胀——却不得不引起人们的警惕。

5月1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美国CPI同比上涨8.3%,较上月8.5%的增幅有所回落,但高于市场预期的8.1%;CPI环比增长0.3%,较上月1.2%有较多回落,仍高于市场预期的0.2%。核心CPI同比增长6.2%,较上月6.5%的涨幅有所回落,但高于预期的6%;核心CPI环比增长0.6%,较上月0.3%的增幅有所扩大,也高于市场预期的0.4%。

美国通胀接近40年来高位

来源:美国劳工部

高通胀不仅在美国肆虐,同样麻烦的是欧洲和日本。

5月20日上午,日本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核心CPI(除生鲜食品)同比上涨2.1%,远高于3月份公布的0.8%,是自2015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次。扣除受消费税影响的部分,为自2008年来首次突破该目标。在成本持续上行的背景下,日本家庭工资却未见大幅增长。3月份最新的工资数据显示,日本实际工资3个月来首次出现下降,原因是通胀率超过了现金收入总额的增幅。

??有意思的是,日本的通货膨胀率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就一直不见起色。长期低迷的通胀背后,是近乎停滞的日本经济。为了应对经济衰退的风险,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推出了“三支箭”的经济方针,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由黑田东彦领导下的日本央行推行的无上限量化宽松。

尽管日本央行从国债买到信用债,从债券买到股票ETF,近乎成为日本 股市最大的股东,依然无法战胜低迷的通胀,日本经济几度在通缩的风险边缘徘徊。 直到弥漫全球的大通胀一举完成了日本十三年来都无法完成的经济壮举。

欧盟委员会的一份预测草案显示,预计欧盟和欧元区的经济今年都将增长2.7%, 2023年增长2.3%,远低于2月份预测的4%和2.7%。通货膨胀方面,欧盟委员会预测今年和明年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6.1%和2.7%,远高于此前预测的3.5%和1.7%,并且仍高于其2%的目标。欧盟委员会此前预测,明年通胀将回落至欧洲央行的目标之下。

来源:欧盟统计局

今年4月,欧盟的通货膨胀率同比高达8.1%,生活在欧洲的人们发现几乎所有消费品和工业品都在涨价,尤其是粮食和能源。这或许可以归咎于肇始于今年2月末黑海沿岸的一场局部战争冲突,战争的双方——俄罗斯与乌克兰——不仅供给了欧洲地区接近一半的石油和天然气,更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二。

而头铁的欧洲政客们纷纷祭出制裁大旗,不甘示弱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亦放话称,不用卢布结算就断天然气。面对能源断供的威胁,头铁的欧洲政客们或许还在讨论对俄罗斯石油禁运的新举措,但在日益飙涨的能源价格之下,是欧盟一半国家已经悄悄在俄罗斯银行开立的卢布户头,准备服软。

普京,来源:网络

我们如何定义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和金融分析师们通常从三个方面定义或观察通货膨胀:

第一,物价上涨。这也是经济学家们最经典的定义,通货膨胀指的是商品本身的价格上涨,因此所有的产出指标,如GDP、可支配收入等,都应当在减去通货膨胀的速度以评估经济的健康程度。

第二,超发的货币。这一点被认为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一般认为大规模的货币超发,会造成货币购买力的下降、物价的普遍上涨等。近几年来,在许多新兴市场国家,超发的货币、恶性通胀往往最终导致公共债务违约和社会动荡,斯里兰卡就是最近的一个例子。

5月9日起,斯里兰卡掀起了一轮全国罢工,导致公共服务一度停摆。动荡的社会伴随着斯里兰卡主权违约和预计高达40%的通胀。图片来源:财新网

第三,是收入(或货币购买力)的锐减。在当前的高通胀背景下,美国的实际收入水平正在下降。

来源:美国劳工部

通货膨胀往往最终会演化成一幅可怕的画面,在这幅画面的远景上,是宏观经济衰退、公共债务违约和信用恶化、储蓄和金融资产甚至房地产的大幅贬值。而在近景上,则是物资短缺、生活成本高企、储蓄缩水等。现代城市生活中,许多唾手可得的日常物资,突然变得难以获取或价格高昂。

上世纪70年代,以阿拉巴石油禁运为起点,美国通胀大幅飙升,汽油严重短缺。图片来源:网络。

供应链堵塞叠加通胀飙涨,美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婴幼儿奶粉短缺现象。图片来源:网络

生活在和平年代一个安全、稳定、经济韧性较强的国度的我们或许很难想象,当人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物价上涨之后,社会将会变得动荡不安,政局坍塌甚至军事政变的危险如影随形。但即便现代化程度较高的美国,依然在上世纪70年代陷入了高通胀带来的一系列衰退问题之中,汽油短缺、民权运动此起彼伏、股市起起落落令无数家庭陷入破产边缘,最后不得不由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出手实施了类似于休克疗法的急速加息,人为制造了一场导致数百万人失业的经济衰退,才最终使得通胀在80年代初消弭殆尽,并为90年代的美国经济飞速前进打下基础。

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图片来源:网络

谁是凶手

以及

一场关于“运气”的隔空对话

本轮的通胀始于2021年新冠大流行逐渐缓解之后。彼时欧美各国逐渐放开封锁措施,尽管奥密克戎阴云尤在,但是大多数人相信国境开放和跨境旅行很快将回到我们身边。法国放开了对疫苗护照的限制要求,韩国正在考虑取消限制令,美国许多州已经不再强制要求配戴口罩,而加拿大更是直接放开了强制口罩令。

隔离限制的放松背后,是重启的消费和经济活动。但是国际供应链的复苏却并没有完成同步,东南亚依旧挣扎在疫情的弥散之中,工厂停工时有发生,汽车大面积缺“芯”正由此而起。尽管动态清零相当成功的中国为全世界出口了大量商品,但仍无法满足所有需求。在此基础之下,旺盛的需求带动了物价和通胀的一路走高,尽管美国CPI指标持续超预期,但令人振奋的就业数字使得美联储和当局忽视了潜在的通胀风险。以至于时至今日,有许多杰罗姆·鲍威尔的前任,包括本杰明·伯南克纷纷指责美联储应对通胀不够及时。

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直到今年2月戛然而止。一场肇始于黑海岸边的两国军事冲突为疫后的全球经济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乌克兰和俄罗斯两国,尽管经济体量占全球GDP总量不到2%,却同时是能源和粮食出口大国。俄罗斯更是供给了欧洲一般的石油和天然气,从乌拉尔山脉径直通向德国柏林和鲁尔工业复地的天然气管道从冷战时期就已经开始运作。然而欧盟的对俄制裁以及普京强硬要求以卢布结算天然气的新规正使得这一自铁幕时代就运行不辍的经济管道有了断气的风险。

正是疫情和战争给通胀蒙上了更多的外部不确定性。而这种不安因素也出现在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今年5月议息会议之后的公开讲话中,对于美国加息和经济软着陆的议题上他言称:

“对于我们能否实现软着陆的问题,可能实际上取决于我们无法掌控的因素。但我们应该控制可控的那些。我们能控制的是需求方面,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有问题。满足需求需要更多的劳动者。我们可以直接解决它,我们设法调整需求,通过让劳动力市场重回供需均衡,这样帮助通胀回落到2%。”

而所谓“无法掌控的因素”,正是指“全球发生的地缘政治事件会对明年左右的经济起非常重要的影响”。

与此同时,鲍威尔的另一位前任,同时执掌(过)美联储主席和美国财政这两大美国经济权威职务的现任美国财政部长詹妮特·耶伦则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提到:

伴随着美联储采取措施降低通胀,经济可能会“软着陆”。

而对于这种软着陆,耶伦提到,美联储既需要技巧,也需要运气,而她相信这是一种可能的组合。

美国财长耶伦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图片来源:网络

但如果你问我,美国高企通胀的真正“凶手”是谁,我会说,当现实充满迷雾的时候,或许我们需要来自历史的回响帮助我们更深入的思考。

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大通胀的背景,是伴随着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和大规模政府支出、越南战争、中东石油禁运。而在今天,乔·拜登正积极推行着高达数万亿美元的疫后经济刺激计划,而关于北约东进和禁运俄罗斯石油的话题已经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热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特朗普和拜登,并非完全南辕北辙。

当通胀来临,你该如何交易?

最好的交易,是没有交易

作为资产配置和长期投资的信徒,我们不相信交易。短期交易带来的,除了交易费用的损失和低落焦虑的情绪,短线交易几乎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东西,如果还有,那一定是本金的亏损。

面对通胀,奥马哈的先知的长期做法,或许能带来许多有益的思考。

沃伦·巴菲特与查理·芒格。图片来源:网络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周一向美国证监会(SEC)提交的13F持仓报告显示,截止3月31日该公司一季度持仓规模达3635.54亿美元,较上季度3309.53亿美元规模增加9.8%,十大重仓股集中度为87.20%。

作为价值投资的长期拥护者,巴菲特一直建议投资者“在市场恐惧的时候要贪婪”。高通胀使得投资者纷纷抛售手里的股票,而伯克希尔公司却选择在市场动荡的时候大举买入。

在1981年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巴菲特强调在试图对抗通货膨胀时应该寻找的两个商业特征:

(1)拥有轻松提高价格的能力;

(2)能够在不过度支出的情况下开展更多业务。

而从他的当前持仓中,这种强调恰好表现了以上两个特征。在近期,巴菲特大举压住西方石油和雪佛龙等能源板块,从而可以在大通胀时的能源价格上涨中获益。而加仓苹果公司的原因之一,可能是这家位于库伯蒂诺的科技巨头在智能手机市场有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这一绝对强大的定价能力使得苹果可以完美将通胀压力转嫁给消费市场,从而保护它自己的利润空间。至于巴菲特的最爱,可口克拉,他是这么说的:

无论是繁荣还是衰退,一罐可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负担得起的。

我们或许不具有如同这位奥马哈先知一般的超强定力和投资智慧。但或许我们可以学习这样一件事情:保持信心,保持定力。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