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以食为天。单单是烹饪方式就能玩出许多花样,反观欧美人好像几乎没有炒菜的习惯。
其实他们不是接受不了,反而情有独钟。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访问中国时,尝了一口中国炒菜,味蕾的刺激让他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忍不住感叹“跟中国人比,我们活得像个原始人。”社交平台上,外国年轻人还把“颠勺”视为一种炫技手段。
但直到现在,欧美人几乎都没有炒菜习惯,是他们懒吗?还是因为他们不会。
为何欧美人不喜欢“炒”?
就算走在国外大街上,也会经常看到各种中式餐馆,里面挤满了各种肤色的欧美人,还有很多外国人不远万里来中国留学,就是被中国的美食所吸引。
反观他们自己,烹饪只有烧烤、煎炸几种单调的方式,连最盛大的感恩节,也只是以烤火鸡来庆祝。为何欧美人不喜欢“炒”?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饮食中的“功利性”。
饮食对他们来说极具目的性,不是为了饱腹,就是为了应酬,这让他们认为不值得花费大心思来研究食物的烹饪方式,他们从不知道美食也可以成为一种享受。这种单调的饮食文化,使欧美饮食的发展没有一点创意活力。
曾有一则笑话来讽刺欧美饮食的窘境:“世上三本最薄的书:美国历史、意大利英雄、英国菜谱。”
其实欧美人也“炒”,只不过他们认为的“炒”就是用一点橄榄油或一小片黄油,把牛羊肉放在火上慢慢煎,用锡纸包裹放进烤箱烤,或者直接裹了面粉丢到锅里油炸。不管哪一种方式的制作过程,让人看了都没有一点食欲。这样单一饮食下生活下的欧美人,也着实少了许多味蕾上的乐趣。
那除了文化因素,欧美人不炒菜的现实阻碍是什么呢?
铁器发明晚,欧美没有炒菜的锅子
欧美虽然在工业革命中靠着蒸汽、电力等跃居世界强国。但它们毕竟建国时间晚,延续的历史也相对较短,一些原始的冶铁技术在几百年的欧洲中世纪,并没有出现。贫民直接用泥土烤成蹩脚的形状,贵族皇室们用餐的器皿也基本都是陶器。
欧洲人没有铁锅,哪来的炒菜这一说呢?而铁锅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古人非常智慧,在春秋时期就通过高温冶炼,制造出了生铁,到了唐宋已经大规模推广。
直到18世纪末,西方人才引进了我国早在南宋时期发明的焦炭炼铁技术。当时智慧精明的波斯商人千里迢迢来到大宋,对当地人们吃饭时用的大铁锅深感好奇,在他们的经验里从没见过这样一个神奇的事物。
波斯商人在听宋人讲解如何用铁锅炒菜时,深感这是一个天大的商机,毕竟整片欧洲土地上都没有一口大铁锅。他们不惜花费高达当时几倍的价钱进口了一大批铁锅,还小心翼翼地运回欧洲以及沿途各个国家。
据历史学家研究,我国在唐宋以来出口的大量瓷器、茶叶、丝绸中,还夹杂着大量铁器制品,其中就有数十种形态各异的大铁锅。
其实在我国铁锅出口之外,历史上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也曾经冶炼出生铁,只不过他们认为生铁不结实,禁不住锻打,也就中断了本土铁器的冶炼和发展。没有铁器来造锅子,自然也就不可能品尝到用铁锅炒出来的美味饭食。
我们智慧的祖先则另辟蹊径,发现生铁和青铜一样经过锻造,就异常结实、耐得住高温冷冻。冶铁技术,也就成了封建时期科技发展的一大特色。
肉食为主,烹饪方式简单
欧美人几乎不炒菜,也跟他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欧中地处高纬度,大部分属于温带海洋气候,不适合种植农作物的种植,加上大片草原为他们经营畜牧业提供了先天优势。这也影响到最先一批迁徙到美洲的西方人,把吃肉的习惯也带了过去。
相较于烹饪素食,烹调肉类的方法就显得单一很多了,加上欧美人想象力匮乏,他们一直采用最原始的烹制方法——把肉丢到火上烤一下,就能闻到浓郁的肉香味儿。有时他们还会故意不把肉烤到全熟,就一口吞下。
长期吃肉的饮食方式,尤其是不吃生肉的习惯让中西方人的胃,也变得有所不同。比如欧美人吃五分熟甚至三分熟的牛排就没事,但我们吃了就很可能拉肚子。看来一个地区的文化塑造着饮食特色,又反过来重塑着身体构造,毕竟几百年和数千年的血脉里,承载着截然不同的文明基因。
当然,欧美人也不是一点素食也不吃,他们的大地上海盛产豆子和小麦,烹饪方式也不外乎烤和煮,比如烤成面包比萨,或者煮豆子。光是制作过程听上去就失去食欲了。每当对比中西方饮食,就不由得庆幸出生在了中华土地上,真是对味蕾的一场巨大馈赠!
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
早在北魏时期农学家贾思勰的著作中,就出现了炒鸭子的做法,一直流传到现在。可见当时以极为新颖的烹调方式记载到史书中。延续到如今,炒菜在我国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无论蒸煮焖炒炖哪一种烹饪方式,背后都凝聚了中华人民对吃饱喝足平凡生活的憧憬。
历史上,正是中国人民受过苦,挨过饿,骨子里就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他们对每一粒粮食都倍感珍惜。这种对食物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铸就了智慧的中国人民在饮食上的深耕与追求。
光是“炒”的这一项工艺就能细分十几种,有大炒、小炒、煸炒、爆炒,还有生炒等。西方人司空见惯的主食之一——土豆,通过不同的炒法和搭配,就能诞生出截然不同的艺术菜品,比如酸辣土豆丝、干煸洋芋丝、土豆炒鸡块等。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西方人可能这辈子都想不到土豆也能“72变”!
如今外国人把“颠勺”,视为炫技手段
英国女孩扶霞在中国期间偶然接触到了川菜,在品尝过清蒸鱼、鱼香茄子后她彻底爱上了这神奇又地道的中国菜,迷恋上了滋滋冒油的花椒,爆开那一瞬间的香味。
为此她还专门写了一本书《鱼翅与花椒》,来向外国人介绍真正的中国美食,引得许多外国人专门飞到国内,只为品尝一次让他们魂牵梦绕的中式美食。
网络平台上也有在如今的社交平台上,很多外国年轻人都把颠勺技术,当成是一种骄傲的炫技手段,他们争相在自己的账号上发布颠勺视频,可见我们的文化魅力正通过饮食这一特色走向世界。
在以炒为主的烹饪方式中,你最擅长哪一道菜?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作者: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