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湘菜里,有个“五元蒸”系列

旅游 湘菜杂志 2022-10-20 08:37

原标题:传统湘菜里,有个“五元蒸”系列

作者丨鱼头

尊重原创,拒绝一切未经授权的转载

若当下仅仅只看字面来理解,或许会以为这个词是关于某个菜肴价格低廉且亲民的形容词。但恰恰与之相反,在传统湘菜当中,通常以“五元”来蒸的菜,大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思。尤其在若干招待宴请活动中,它总是作为“大菜”,被赋予了各种吉祥的含义。

若是爱做菜的人,尚听过老一辈厨师讲“五元蒸鸡”,依稀有“就是那个加红枣、桂圆来蒸鸡”的印象。但翻看老旧的湘菜谱才发现,好家伙,原来这竟然是个系列菜。各类食材的菜品中,都有这种做法。听上去好像很简单,不就是把食材扔一块,上锅蒸?

要弄明白,还真没那么简单。

“五元”究竟是什么?

首先,要弄清楚是哪“五元”。以五元蒸鸡为例,除了鸡之外,最后搭配呈现主要使用五种食材,包括荔枝、桂圆、红枣、白莲、枸杞,且均为干制。使用时,需要先将荔枝、桂圆剥壳后清洗;而红枣不同,需要先洗净,再蒸至其涨发后去皮,除了食用的舒适性,也为了使果实内香甜味更易渗出。这种干制果实在经过温度和水的碰撞所散发的特殊香味,是“五元蒸”菜品的重要特色。

五元蒸”系列菜品听起来似乎很简单,但也不是想象中简单粗暴地一锅蒸。实际上,在多数菜品中,蒸只是最后一步。

“蒸”不简单,食材处理有技巧

而在不同的菜品中,前期对食材的处理各不相同。由于“五元蒸”的菜品所用食材主要为荤菜肉类,因此大多包含了汆水的步骤。

例如在五元蒸鸽中,鸽子宰杀处理干净后,先要进行汆水,还要抹上甜酒汁,再进行油炸,对比起用酱油直接上色,这样做既有特殊的甜香味,又能为鸽肉带来漂亮的浅红色。

炸过之后才到蒸的步骤,而且因为“五元”食材无需久蒸,出味即可,所以蒸需要“两步走”:先用猪肘、葱、姜混合料酒等调料,加水把鸽子蒸到九成烂时,再去掉猪肘及多余配料,再加入“五元”进行二次蒸制。在没有丰富调料的年代里,这是重要的调味方法。

在五元蒸鸭块、蒸五元牛蹄筋中、五元蒸猪肚片中,也同样也需要将原材料下锅汆水。但与蒸鸽的区别在于,因无需保持外形的完整所以汆水处理后,可以直接改刀成块、条等形状。

蒸五元牛肉与蒸五元羊肉类似,都需要先用冷水浸泡去掉血水,烧开撇去浮沫。不同的,是之后的步骤:牛肉分两次蒸制,而羊肉在经过煨煮之后,还要入油锅煸出香味,加些料酒,这样能够减轻腥膻之感,最后才进入蒸的步骤。

另一个“五元蒸”菜品的小技巧,则是无一例外地都用到了胡椒粉,在菜品上桌前撒入,这样的好处是能够给菜品增加香味。

关于“五元”“五圆”的命名思考

在思考的过程中,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到底是“五元”还是“五圆”?与友人讨论,有人言“所用五种食材皆为圆形,当然应该是五圆”“可枸杞、红枣不是皱皱长长的吗?”

称之五圆有理。眼前干货虽失了水分,但新鲜的红枣不必多说,称之为“圆”理所应当;新鲜的枸杞果实虽然不比荔枝、桂圆浑圆,但也算得上饱满圆润。如此一来,“五圆”好像更加合理。

那么“五元”一定是错的吗?倒也未必。若按中国古代哲学当中的“开始”和“本质”来理解,五元也就是五种物质(食材),再结合易经中也同样有五元(即元性、元神、元气、元情、元精)的说法,这类菜肴也通常为滋补作用,取名“五元”似乎也很符合中国自古以来的食补习惯。

你看,烹饪就和中国的文字一样,你有你法,他有他招,言之有理即可。着实有趣。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