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粽子时用冷水还是热水?第一步做对了,才能煮得又香又糯不散烂。刚刚过去了五一小长假,朋友圈就已经开始期盼端午假期了。各大超市还有蛋糕店,纷纷推出了各种口味的粽子,特别有提前过节日的氛围。粽子一直是大家非常喜欢的食物,不管是甜粽还是咸粽,吃起来都是软糯美味。有的人会去买现成的,也有人更喜欢自己包粽子。但粽子煮不好会容易有硬心,吃起来特别影响口感。有时候还会煮烂,缝隙里挤出米粒,看着实在不好看。煮粽子虽然说起来简单,但其实也是有几个注意点的,尤其是第一步,煮粽子时到底是用冷水还是热水呢?一起来看看吧。
有人会用凉水煮粽子,有人会在水开后再放入,但为了最后煮出来的粽子软糯好吃,还是推荐冷水下锅的。这样随着水温的升高,能将粽叶的香味煮出来,粽子慢慢成熟,不容易夹生。热水下锅煮的话,会容易让粽子突然受热,出现涨裂,还容易出现硬心的情况。
煮的时候,要先把粽子放在锅里,加入的冷水要没过粽子2cm左右,然后在粽子上压一个重物,这样在煮的过程中,粽子才不会飘起来,造成有些部分没有煮熟的情况。压伤重物后,粽子在锅里也不容易散开。可以选择稳当一些的瓷盘,或者耐高温的玻璃碗也行。
刚开始锅内就要加足水,中途不要再加入冷水,因为粽子在煮熟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水一定要一次性加够。如果在煮的过程中,发现有水不够的情况,也只能加热水。
接着盖上盖子进行焖煮,煮一到两个小时左右,如果是自己包的粽子,个头比加大的话,可能得煮两三个小时。如果觉得煮的差不多了,可以捞一个出来,用手指按压一下,感觉是软的有粘性就代表已经煮熟了。如果是用高压锅煮的话,大火煮20分钟,再改小火煮20分钟就好。
煮好的粽子要在水里浸泡半个小时左右,才能出锅,这时候的粽子香味扑鼻,糯米吃起来软糯不松散,记住这几点,煮好的粽子就不会出现不好吃还夹生的情况了。小伙伴们喜欢吃粽子吗?如果你有其他煮粽子的小窍门,欢迎在下面留言分享哦。这里是食为天私厨,每天都在这里等着大家,带来新鲜的美食和小方法,喜欢话记得关注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