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这条300米的巷子,从名字就透露出与众不同!

旅游 摄影纪实 2022-03-23 08:27

原标题:苏州这条300米的巷子,从名字就透露出与众不同!

马医科,一条从名字

就透露出与众不同的巷子

苏州的巷子大多以

“巷”“坊”“弄”字结尾

因此“马医科”三字

就格外显得引人注目了

从人民路的大洋百货旁拐入马医科,仿佛陡然从珍馐美馔的盛宴回归清粥小菜的家常生活,虽是清粥小菜,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从巷尾一眼望去,粉墙黛瓦的房屋,是苏州一贯的平实风貌。巷中曾设有马医科小学,常被笑称为“蚂蚁窠”小学,想必是许多苏州人的童年记忆。这一派稀松平常的生活气息,最能引起大家对生活趣味的共鸣。

说回马医科这个名字,确实与“医”字大有关系。马医科原名流化坊,苏州古坊之一,又称褚家巷。

而如今之所以叫马医科,是因宋代曾在此建济民药局。据吴渊《济民药局记》记载:药局初设在鱼行桥东,南宋绍定四年创于广惠坊之左。开庆元年马杨祖重建于子城内路分厅之故址,继又迁其北,巷以此得名。

另有一说,马医科因清代名医马培之在此挂牌行医而得名。马培之师从名医费伯雄,精通内外科,在医治伤寒病方面有独到的本领。他曾应召进京为慈禧太后治病,受到赞赏,御赐“务存精要”匾额,名声大震。

马医科最值得一探的

要数晚清大儒俞樾的故居

俞樾因故居地形狭长

像把曲尺,而取名曲园

同时曲园之名

亦含《老子》“曲则全”之意

园名即表达了园主的处世哲学

俞樾

喜爱苏州园林的人,想必对俞樾不会陌生。作为晚清大儒,俞樾曾在怡园、拙政园、留园、胥口静正、寒山寺“枫桥夜泊”诗碑等园林寺院题写过匾额、撰写过楹联、诗碑。

这里顺带说下胥口静正寺,民国总理李根源笔下的静正寺周边环境,出自《吴郡西山访古记》。仍逾岭东北行,过东娄,有静正庵,额俞樾书。一路村树新绿,杂以夭桃,浓李柔艳如画,而豆荚菜花复香满阡陌,真极春游之乐。出香山北麓,翠屏森削如幛幔然。南转至香山嘴,东望胥山,南滨太湖,即水入口处………

文人大多仕途坎坷,俞樾也是如此。道光年间,俞樾在科举复试中因所作“花落春仍在”一句而深得主考官曾国藩赏识,曾国藩赞其:“此与‘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相似,他日所至,未可量也。”

然而,读着圣贤书长大的俞樾在官场混得并不好,书生意气,不善应对。只当了一任河南学政便被御史弹劾,削职归田。

俞樾罢官后,在李鸿章、顾文彬等人帮助下,购得马医科内潘世恩故宅废地数亩,建造宅第,构筑小园,作为起居、著述之所。

图/玲珑石

他在苏州潜心学术40多年,治学以经学为主,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乃至戏曲、诗词、小说、书法等,著书五百多卷,称《春在堂全书》。

春在堂是园内主要建筑之一,因俞樾感怀曾国藩的知遇之恩而得名,是俞樾当年以文会友和讲学之处。

图/玲珑石

曲园隐于深巷,虽不是锦绣繁华之地,但构造精巧,颇为洒脱随意,正如园主俞樾一般,虽仕途不顺,但并未消沉,潜心学术,何尝不是一种人生好境界?

图/玲珑石

马医科内卧虎藏龙,除曲园外,还有一处绣园,苏绣大师沈寿与余觉曾借用此处,创办刺绣学校,如今已收为私宅。

另外,巷内还曾住过苏州潘家的第一个入仕者潘奕隽,其侄子便是大名鼎鼎的潘世恩。

潘奕隽故居还留有残貌,一桌四椅,角落几盆散落的盆栽,或许潘奕隽曾在此与友人谈诗论道,饮酒玩笑。

300米的小巷

来来往往这许多名人学者

这里的每块砖瓦或许都记录着岁月的故事

原文来源:苏州地道风物 稍有改动

编辑:李俊锋 (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