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发明的“骨泳”,将活鱼肉剃光,再放回缸里,鱼还活着

旅游 历史上的拐点 2022-03-20 22:28

原标题:日本发明的“骨泳”,将活鱼肉剃光,再放回缸里,鱼还活着

自古以来,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习惯和文化是根深蒂固的,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去优化和更新的。但是这些习惯和文化因为有很深的根基,所以是很难去改变的。那么日本也是一样的。

尤其是日本的饮食文化,一直以“生”和“鲜”作为对饮食的最高追求之一。所以来到现代社会,推出了“骨泳”这种料理方式,一边吃着刚剔下来的鱼肉,一边看着水里泳的鱼骨。

先天环境

日本是一个岛国,占地面积约为38万平方公里。约有1.3亿左右的人口。他们四面临海的天然环境和种植用地比较少决定了他们就地取材。那么海鲜和鱼类产品就成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主要食物。

因为他们先天的自然环境,所以海里的鱼类成为了他们餐桌上的佳肴。而日本人在饮食上追求食物的鲜和营养,所以生鱼片就成为了他们的主要美食之一。简单的把生鱼拿过来切成打小均匀、薄厚适中的鱼片,最大程度的保证鱼肉的鲜和营养,跳过烹饪的环节,直接入口。

“推陈出新”的“骨泳”

而日本人还在推陈出新,在原有的生鱼片的基础上,他们又发明出了“骨泳”这种料理方式。传统的生鱼片只是把极致鲜的鱼片呈现到食客面前。这只能满足食客们味觉上的需求,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最大程度的追求味觉上的体验,也在追求视觉上的体验,不仅让人感觉吃着鲜,同时让人看到到底有多鲜!于是食客们一边品尝着“鲜”的生鱼片,一边看着这鱼片是刚刚从这条正在游泳的鱼身上剔下来的。而现在游的已经不在是鱼而是一根长着鱼头的鱼骨。

即使是这种令人觉得有点毛骨悚然、甚至是有点变态的吃法却需要厨师具备很强的技术。能有这种刀工的厨师,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训练的,而大多数都是家族传承的。因为鱼本身的特点,非常的光滑,所以在鱼还活着的状态下,想要把它的肉精准地剔下来,是非常考验刀工的。随着他们对自己刀工和技艺的要求,他们最终把这极致的“美食”呈现在食客面前。

刀工是一方面的要求,还有另一方面就是要求厨师对各种鱼类有很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因为鱼类的品种不一样,那么每种鱼的血管和神经的分布也会有所差异。那么在剔肉的过程中,需要厨师规避主要的神经线和血管,因为要保证在肉被剔除后,鱼骨和头还能再水里游一段时间。这样才能达到他们所追求的极致。

“精神”的延续

似乎从历史的发展上来看,日本做出这样的料理也是“情理之中”。日本一直传承着他们的历史文化,奉行武士道精神。而武士道精神,是要以不惜命的精神为根本,为实现个人或者是集体的利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也就不难解释,刻在日本人血液里的“生冷”是与生俱来的。

对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咱们中国人都不陌生,尤其是他们的切腹。二战时期日本人剖腹的场面是时有发生。顾名思义,切腹是直接用武士刀切开自己的腹部,残忍程度可想而知。而日本人却把切腹看成是一种光荣。

因此这种生冷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当他们在饮食上追求极致的时候,早就对这种生冷习以为常了。这也表现出,他们对生命的不尊重,甚至是蔑视。一切都是可以为自己的利益所服务的,一切都是利益至上的。

生命是需要尊重的

“骨泳”的制作过程,鱼的痛苦我们不知道,但是仅仅是这种做法,也是有悖常理的。动物本身也是生命,虽然生来的意义不同,都有自己的使命,有自然界的食物链,但是这种方式也是对个体生命的不尊重。

而和日本的饮食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中国饮食文化。中国人,在烹饪鱼的过程中,不管是煎炒烹炸哪种方式,都是先把鱼杀死,然后再进行的。这也体现了对生命的不尊重。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生冷的生鱼片,居然成为了日本美食的一大主导。许多来到日本旅游的外国人,都会被推荐这款菜品。那么现在提到日本,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生鱼片、刺身等食物,这也成为了日本的一个标签。那么先不说它的感官体验如何,单独是这个细菌就是大家应该担心的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生肉再不经过烹熟的情况下直接进食,是很容易给健康造成影响的。那么有的人就可能会疑惑,怎么日本人没事呢?可能和他们长时间居住在海边,以及长久的饮食习惯有关系,所以有可能对一些细菌已经起到免疫,但是对于不经常吃的外国人来说,这个是有安全隐患的。

结语

人类社会一直在发展进步,从最原始的人类来说,他们没有先进的手段和认知,所以只能采取最原始的方式维持生命,那就是生吃,什么东西都吃生的。但是到后来随着人类的进步,开始利用火种,开始把食物煮熟,标志着人类已经开始进入文明。所以这本就是人和动物的一种区分。

但是日本人,不但沿袭着传统的饮食方式,甚至在原有的饮食方式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改革。更是让人惊掉下巴。这也体现了日本的生冷属性是与时俱进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