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旅游 好好学习 2022-03-16 11:02

原标题: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清明节吃什么

1.田螺

① 田螺肉丰腴细腻,味道鲜美,素有“盘中明珠”的美誉。

② 它富含蛋白蛋、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保健食品。

③ 市场买回的田螺要放养三天,在盆中滴上几滴麻油或菜油,让田螺排尽肠腔内的泥质污物,每天换水几次,用刷子刷净、绞去尾部,焯水后高温加热、炒熟、焖透。

2.虾

① “三月黄鱼四月虾,五月三黎焖苦瓜。”关于清明虾,曾经有诗这样描述:“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

② 说的正是清明春雨淅沥,河鲜生长让人垂涎的景象。现在“清明虾”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候,雨水足,新虾未“散春”,运气好的甚至可以看到虾肚里有虾籽。

3.河蚌

① 据说和田螺一样,清明前后的河蚌最肥美。“春天喝碗河蚌汤,不生痱子不长疮”。

② 老扬州常见的做法是河蚌烧豆腐、咸肉烧河蚌,鲜得眉毛都要掉下来。

③ 都说明河蚌要在春天,尤其是在清明前吃最佳。因为清明前水中的蚂蟥、微生物还未频繁活动;

④ 因而这个时候的河蚌最干净,肉质也最肥厚,特别脆嫩可口。

4.菠菜

① 菠菜为春天应时蔬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等作用,对春季因肝阴不足所致的高血压、头晕、糖尿病、贫血等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② 哈佛大学的另一项研究发现:每周吃2―4次菠菜的中老年人,可降低患视网膜退化的危险。贫血者可取菠菜100克煮汤。

③ 视力模糊者可取鲜菠菜、羊肝各500克,将水烧沸后入羊肝,稍滚后下菠菜,并加适量盐、麻油、味精,熟后即可食用。

5.马兰头

① 每到清明时节,马兰头特殊的香味最为吸引人。许多野菜都是春天长成,最嫩时也是在春天,像马兰头一旦过了清明,就会逐渐变老,嚼不动了,因此这几天是最适合吃马兰头的。

② 马兰头的制作最为简单,只要和豆腐干干拌后点上香油即可。马兰头性味辛凉、微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消肿之功效;

③ 适合春季养生食用,不但能补充维生素,缓解春困,还对初春常见的咽喉肿痛非常有效。

6.蕨菜

① 蕨菜又名吉祥菜、龙爪菜。每当冰雪消融、春回大地的季节,正是采蕨的黄金季节。蕨菜吃起来清脆细嫩,滑润无筋,味道馨香。

② 家常可炝、炒、打卤下面条、做成包子馅等,吃法极多。蕨菜营养丰富,有提神、去油腻、助消化的作用;

③ 因此,人们称蕨菜是“山野菜之王”,“雪果山珍”。鲜的蕨菜带有较重的苦涩味。食用前需要经沸水烫后,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

④ 如果少了这个步骤,蕨菜入口就比较苦了。制作得当的新鲜蕨菜口感清香滑润,再拌以作料,便是一道难得的上乘酒菜。此外还有一种比较流行的吃法是炒肉丝。

清明节的习俗

1、寒食扫墓寄哀思

① 清明节,原本指的是“清明”这个节气,后来融合了清明节前一两天寒食节扫墓、吃寒食的习俗,成了今天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② 扫墓时,人们要带上酒果食品、纸钱等来到墓地前,将食物摆放着逝去的亲人墓前,再把纸钱烧掉,为坟墓培上新土,整理掉杂草,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2、插柳、戴柳

① 在古代,清明的时候,各家各户都会在自家门前插上一根柳枝,据说,是为了驱鬼辟邪。

② 清明嫩柳,是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谚语说:“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

3、踏青

① 中国民间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所谓踏青,就是到郊野游玩,脚踏青草,寻找春天,感受春光。所以,踏青,又被称为探春、寻春等。

②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

4、荡秋千

① 旧时清明节,人们除踏青、欣赏春光美景之外,还有荡秋千之风。

② 据传,秋千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后传入中原,成为深受女子喜爱的游戏。

③ 宋代词人李清照曾在《点绛唇》中描写清晨起来荡秋千锻炼身体的场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5、清明前后,放风筝

清明前后,春光明媚,花红柳绿,在和煦的春风中,与家人朋友一起外出放风筝,不失为一项好的家庭娱乐活动。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