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襄阳北街旮旯里的包子店,一次能卖400个,秘诀是不放盐……

旅游 历史空空 2022-03-19 07:05

原标题:藏在襄阳北街旮旯里的包子店,一次能卖400个,秘诀是不放盐……

“还是要海带味的是吧!”

还没等顾客回答,老板娘就已经掀开热气腾腾的笼屉,等待顾客说出要几个包子。

这样的默契每天都会在玉米窝窝店上演,行色匆匆的人都乐于停留片刻,搞几个包子吃吃。

从早晨七点到下午七点,店里的包子边卖边蒸,早上做的三十屉不到下午就卖完了。

下午两点半开始,二十屉包子又开始如火如荼的制作了。

为了呈现出最好的味道,四五个人在这小小的一方天地中日复一日的忙活着。

对于制作美食的人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能得到顾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宠爱”。

“玉米窝窝”是店铺的名字,也是店里的“头牌”,能把一种杂粮主食卖十三年的确是了不起。

来吃的人不仅仅是吃的窝窝头,更多的是对过往时光的一种回味。

「上秤的窝窝头」??

当金晃晃的玉米粉和温水来了次亲密接触后,在老板娴熟的揉面手法下,面团变得软乎乎的。

揉面时的水温要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做出来的包子才能松软好吃。

接下来就到了“上秤”的环节,一个又一个切好的“小金块”排着队等着被安排是“增肥”还是“减肥”。

接下来,就需要两只手的默契配合。在面团的底部不停地旋转,属于“窝窝头”的独特标志就呈现在眼前了。

然后给“小金块”们挨个儿扎小揪揪,“小可爱们”就这样诞生了!

摆满笼屉后,小家伙们还要接受暖灯的照耀,放在温箱里静置后面团开始发酵,只需半个小时就能重见天日了!

拿在手里的窝窝头如海绵般松软,轻轻掰开,金黄色尽收眼底。

吃到嘴里并没有玉米面的涩,反而是带着些许的甜味,经得起各种口味的挑剔!

「这里的包子不放盐」

如果说玉米窝窝是对过往时光的回味,那包子和花卷则是这平淡生活的见证者。

在师傅的“驱赶”下,面团迅速侵占整个桌子,擀好的面团足足有一人高。

接下来就是撒油,油花在面团上飞舞,行云流水的动作好似在绘制一幅水墨画。

蒸好的花卷层层分明,一朵朵小碎花似的调料点缀在金黄色的面团上,咬下去咸咸香香的,一口吃两个不是梦!

无论是包子还是面团,都是不放盐的,只需撒上一层代表着热情的鲜料,足以征服顾客的味蕾。

包子里用的馅料都是早晨五点半现调的,老板早已对馅料口味的把握烂熟于心。

包子的口味多达八种,胡萝卜包和红豆包总是最受顾客的“宠爱”,是真正的颜值与实力并存。

刚出锅的胡萝卜包Q弹可爱,吃在嘴里软嫩清脆。

虽然没有放盐,但是味道却格外足,再配上胡萝卜独有的清香,真想一次吃十个!

红豆包不似胡萝卜般明艳光鲜,反而是温柔感席卷全身,软糯香甜,唇齿留香。

这十几年的手艺是老板从广东学的,回到襄阳后开了这样一家包子店,得到一批又一批人的青睐。

「卖出四五十个包子是很平常的事情」?

店里面生意火爆的时候,有人抢不到包子,就会在后面大喊“给我留一个”,这样的趣事总会在玉米窝窝店里上演。

别看店面不大,附近的老主顾隔三差五就会来“进购”,一次性能卖出四五十个包子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逢年过节,店铺会接到三四百的大订单,对于这家装修和店面并不华丽的小店来说,简直就是溢出屏幕的认同感。

虽然比不上大饭馆的精致华丽,但是这满满的生活气息总是最能抚慰人的心。

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深藏在繁华背后的玉米窝窝或多或少会显得格格不入,所幸的是它拥有大众的喜爱,依旧在熠熠发光。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