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日本设计小站
ID | japandesign
当我看到一口麻婆豆腐人均2000的时候,我人麻了……这是上海人流行的新中式饮食?
并且,这样的饮食还有一种别称,叫做“中餐日作”,又名“中餐omakase”。
简单来说就是模仿日本的一种料理方式,吃什么完全交给厨师做决定。无菜单,厨师根据当日食材,即兴发挥给你做菜,只是日料换成了中餐。
不许点菜,上什么吃什么,准点开餐不等位…是不是说明我妈给我做的也是 omakase?
1。
人均2200的“中餐日作”,都是谁在吃?
这段时间,“中餐日作”这个话题冲上热搜,在餐饮界走红,上海开出多家“中餐日作”餐厅,人均基本在一两千元。
上海某家“中餐日作”只接受6位顾客预订,不接受临时取消更改,刚开业就排位到2个月后。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人均2000+的菜品:
据说两斤才出两棵菜心,188元,到底是什么滋味……
把普通的松花蛋做成了吃不起的样子……
什么一个餐盘中,只放切开的两瓣皮蛋,都是小场面。人均2k+的套餐里,最绝的是一道脆皮文昌鸡。
脆皮鸡跟一般粤菜馆子用广东清远鸡不同,这里选了海南文昌鸡,腌得红亮又入味,整鸡从生油淋到熟,仍保持美艳的姿态。
厨师做好后会到顾客面前巡场一周,偌大的鸡只取大腿部最精华的一片。
你没听错,最精华的一片,是的,每个人只能分到一片。
剩余的大概是做员工餐了。对此,网友给这道菜取了新的名字《不如当员工》。
一口爆炒牛肉,起码能让肚子不那么空虚。
千岛湖的鳗鱼,两片不能再多。
几颗豆瓣,让人分不清是前菜后菜。
人均2000+,跟食堂打菜好像没什么区别。
2。
人均2000+的菜品,到底值不值?
看完菜单,我终于能明白为什么“中餐日作”四个字能上热搜。
正如网友描述,这绝对是良心商家啊!不坑穷人!他们的目标客户群是宰的到那些想装有钱人的普通人。
有网友总结一下看完的感受就是——《它明明可以直接抢钱,却给了你菜》
因为是直接在顾客面前制作餐食,有个食客说,在这里感受到了中餐久违的锅气。
网友就乐了,根据他的文字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不知这些食客是不是真心欣赏,毕竟它的文字真的很用力,连赠送的青菜都描写得很用力。好想让他来替我写稿啊。
当然,也有中立的网友表示,商家明码标价,童叟无欺,这是愿者上钩的东西,没必要嘲讽。
当然,吃过的顾客最有发言权,在一众的争议声中,还有一些理中客的声音:菜品和价格匹配,可以总结为怀石的形,粤菜的魂。
虽然并不便宜,但也可以说不踩坑。
总结一圈点评,“中餐日作”有点像日本怀石料理,整体就是菜量少,但吃还是能吃饱的。
但……人均2000+再加+10%服务费,谁看了不泪流满面呢?
面对大家的关注,商家淡定回应:中餐日作只是呈现的方式,是一种创新的做法。只有自己体验了之后才能知道好跟不好,他们只是认真做菜,其他不关心。
3。
全世界都知道Omakase了!
因为商家的淡薄回应,连带着无菜单的Omakase也被群嘲,这是在PUA!
回到Omakase,我一直觉得这是一个相当有意思也有代表性的商业模式,是建立在日本社会高度信任下的经济产物,也像开盲盒一样,可以体验到没看过、没吃过的,拥有随机性。
什么是Omakase? 它在日语中是“拜托您了”的意思,即全权放手给主厨安排你今天的用餐。店内设有“板”,让食客能清楚看到主厨的制作过程,也能更好地沟通。
食客坐于板前,菜品一道一道地上,主厨会根据你的用餐进度,现场准备下一道菜品……
其实,原教旨主义的Omakase反而体现出了一种奢侈的精明。
Omakase的目的不是花钱,是“省钱”。
“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Omakase,食材由专门供应商供货,有的直接从码头到餐桌,就连寿司上的章鱼也得先让徒弟按摩50分钟。
而上海店家“中餐日作”的麻婆豆腐、青菜菜心……远不能和日料的食材相比较。
网友认为,omakase本身没错,这种吃的就是食材和手艺,但店家完全是“偷换概念”,挂羊头卖狗肉搞家常菜宰客,那就有点不地道了!
所以,面对这样的omakase,你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爸妈:“谢谢你准备的小次卧,我还是住养老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