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有条微博火上了热搜,叫:“北大食堂有多便宜又好吃。”
点进一看,果然有被秀到。北大食堂里的早餐种类是真的多:
油条面包肉龙虾饺皇......各种小菜最低只要1毛钱。
视频拍摄者拿了1个鸡蛋,4根油条,还有一份大碗的老北京豆腐脑,总共只花费了3.3元。
据说,北大有9个食堂,西餐、中餐、清真餐厅应有尽有,每天将近600种菜品,价格特别便宜。
比如,下面这顿午餐:青菜炒土豆片、超大鸭腿、大碗椰汁西米露、发糕,只花了6块5。
比如,北大出名的炸鸡腿套餐饭,仅仅只要7块钱。
而家园食堂的就餐环境,更是好得令人羡慕。看这充满高级感的沙发椅,简直就是星级餐厅的标准。
食堂4楼还摆放着一架豪华钢琴,总有人上去弹奏一曲,还有机器人送饮料......
然而,北大的很多学霸们,却仿佛根本不把食堂便宜好吃的饭菜当回事,站着就能随便对付一餐。
其他食堂的环境再好,他们最经常选择的,却是座无虚席的燕南食堂,即使经常没位置只能站着吃饭。
原来,这就是北大出名的“站饭文化”。在燕南食堂里,经常会看到学生见缝插针地站在各种能站的地方。
然后端着一个铁盘子,快速地扒拉饭菜,可能5-10分钟就能吃完一份饭。
不光学生,甚至你经常会看到某个领域的泰斗教授,也是低调地混入学生中间,一边站着吃饭,一边聊着研究项目。
而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燕南食堂离图书馆最近,周围下课的学生特别多,所以选择这个食堂的人最多,经常是需要等位。
而北大午休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短,所以很多人就会通过站着吃饭,来节省一些时间回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之类的地方继续学习。
在这些学霸的价值观排序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永远比其他事来得更重要。
02
就像北大学者中的典型代表人物韦东奕,数学界的大神,现在是助理教授。
常年衣着朴素、不在意外表,醉心于数学研究的时候,甚至用3个馒头就算对付了一餐。
常年用破旧的矿泉水瓶子装水,用一个月坏了之后就再换另一个矿泉水瓶。
而他的宿舍、办公室更是简陋至极,不看电视不用微信,只爱听收音机。
一个月生活费甚至不超过300,可以说对物质的欲望基本为0。
在他的世界里,只有数学能让他如痴如醉。
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更多的愉悦和满足感,只能从精神食粮中获得。
在网上看过这样一段话,深以为然:
清华北大之所以广罗英才,也就是因为有两种人的学习动力配得上这两所高校。
一种是对民族故土的强烈认同,对历史责任的深切担当,对家国命运的不尽同情;
另一种是纯粹的、无尽的、虔诚的求知欲,在知识之海前寻找贝壳的孩子们。
看了在北大食堂站着吃饭的学生们,以及像韦神这样的优秀学者,我才知道:
有些人,即使他们的自身智力条件已经优秀到考进北大这样的顶级学府,但他们对学术的热爱是永无止境的。
哪怕可以节省一点时间,哪怕节省下来的时间只够做一道题,他们仍愿意为此舍弃掉其他快乐。
想起作家李尚龙所说:就像一个天天在家睡觉的人,永远不知道在跑步机上的人有另一种幸福。
有时候,那些每天都像打了鸡血的人,不是天生和别人不一样,只是因为他们一直在用一颗求知和求新的心活着。
03
牛逼的人,注定会牛逼。为什么呢?因为能带给他们快乐的事情,真的和普通人不同。
低级的快乐,通过放纵就能得到。你躺在沙发上吃薯片,刷一整天的整活短视频,很快乐。
高级的快乐,通过克制才能得到。你做着那些看上去枯燥、乏味、甚至有点煎熬的事情,比如学习、健身,常常没几天就难以坚持下去。
而牛逼的人,却对这些枯燥的事情甘之如饴。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往往能获得“正反馈循环”:
在评估中取胜→获得快乐奖励→自身能力更强→下次评估时更容易取胜。
就像作家丹尼尔·平克在《驱动力》一书中写道:人的驱动力分为三种:
第一种驱动力:来自基本生存需要的生物性驱动力;
第二种驱动力:来自外在动力,也就是奖罚并存的萝卜加大棒模式;
第三种驱动力:来自内在动力,即内心想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愿望。
如果一个人只有第一种驱动力,也就是只想获得低级的快乐,那人和动物往往就没什么太大区别了;
而第二种驱动力是外部的,人无法控制,所以常常容易受挫。
只有第三种驱动力,才能让一个人进入“正反馈循环”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满足感和快乐。
厉害的人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他们做事的驱动力都来自于内心,他们真心实意地喜欢自己正做的事。
对他们来说,不断学习、研究、解题、获得智慧的过程,就像玩游戏升级打怪一样有意思。
如果你现在还达不到这个层次,没关系。可以先从培养兴趣开始。找到你真正热爱的事业,尝试获得“正反馈循环”的乐趣。
愿你也能忠于自己,不舍昼夜。
共勉。
作者:小椰子,个人成长领域作家,用独特的视角解读热点事件,陪你一起每天认知升级。畅销书《你的自律,给你自由》、《自律的人生更自由》热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