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喜欢一款雪糕,是五毛一支的“麻仁环”雪糕。黄色的表皮上面裹着一层巧克力,再上面一层葵花瓜子仁,里面是红色的果酱。
记忆中我只吃过一次,是在考试双百还是帮妈妈做了什么事情后的奖励。拿到手里我就激动的往家跑,路上碰到小伙伴还匆忙炫耀一下。吃的时候专门搬了个小板凳,非常郑重的拆开包装纸,一点点吃完。吃完后回味了半小时,并留下包装纸保留了很久。
你问我那支雪糕什么味道,我只能告诉你,是幸福的味道。
不久后,我从一个小伙伴哪里得知,班里一个女孩自己家里就有冰箱,她妈妈从县城里买回一大堆“麻仁环”,她每天都可以吃一支。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还没成型的价值观瞬间崩塌了。
多年后,看电视剧《蜗居》。也是吃雪糕,小贝跟海藻很想尝一下雪糕里的奔驰宝马,哈根达斯。站在哈根达斯面前,小贝跟海藻从抑制不住的渴望,到找借口自我安慰,再到小贝狠下心买送给海藻。两人眼巴巴的对看着,互相讨论着,海藻小心翼翼的吃下,小贝拿过空盒子来舔一舔,因为想尝尝味道。
真是把普通人面对消费不起的奢侈品时,那种渴望和心酸全都说尽了。消费不起,想要的得不到,咬着牙得到一次,幸福里透着心酸。与此同时,这些我们眼里的“奢侈品”,在别人那里,却是再普通不过的日常。
残酷的是,严格意义上“哈根达斯”并不算奢侈品,而只是一次奢侈的消费。我们通常所说的奢侈品,是阿玛尼死贵死贵的衣服,LV的天价包。这些真正的“奢侈品”,我们可能永远买不起得不到,这如何叫我不悲伤?
但是,倘若有一天,我们得到了就真的能够幸福满满,满足于此吗?
三四年级的时候,我基本可以拿到每天五毛钱的零花钱。巧的是这个时候“麻仁环”已经涨到了一块钱。等到上了初中,因为要自己解决早饭,我每天有了两到三块钱的零花钱。但是我再也没有吃到“麻仁环”雪糕,它倒是没涨价,而是直接消失了。我跑遍了整个县城都没再找到。
那么想再吃一次,大约还是不甘心,想补偿一下自己。记忆没欺骗我,但所处的处境变了,跟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要再吃一次“珍珠翡翠白玉汤”差不多。当叫花子的时候是奢侈品,当了皇帝再吃,那是什么玩意儿。
由此,我们得到了一个概念,“即时满足”。
所有的名牌包包,手表钻石,时装首饰,你想要,立刻,马上。
但是你没钱。
你想“进步”我懂。你进步不了还要看别人在前面嘚瑟,你生气了。
我理解。但是我也没有办法。
这些东西都不是必须的,但是我很想要一个不可以吗?
当然,你可以。
这些东西,拥有,得到,我就很开心,我愿意“坐在宝马车里啃馒头”,我就要被嘲笑吗?
嘲笑你是不对的,任何不伤害别人的想法都应该被尊重,你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