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捏下一小块麦芽糖,熟练地揉搓折叠了几下,轻轻拉出一条长长的、空心的糖绳,让小孩子放在口里吹气。另一端,老板把麦芽糖块左捏捏、右拉拉,一只写真的“兔子”就被吹出来了。
[吹糖],已经快消失的古早技艺了,现在已经很少见。关于造型,我绝对不会点的是老鼠,每次听到一旁有人点老鼠,老板都会提醒说“是写实的老鼠哦,不是卡通的那种”。
认识吹糖技艺,传承600年的甜蜜文化
蔗糖与麦芽糖除了可以做出各式各样的糖果,更可利用吹气,幻化成千变万化的造型。
[吹糖]这门传统民间工艺始于明代,现已被列入香港特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制作过程复杂,在坊间已经买少见少。
大部分的吹糖师傅都会有自己的“担子”。这便是他们的流动摊位。“担子”当中有加热用的炉具、糖料和吹糖工具。
制作吹糖的师傅会先将麦芽糖加热溶化,这个步骤极考师傅控制火候的功力。因为糖料过热容易糊掉和变形,过冷则会因为太硬而无法塑形。这个步骤,可以说是制作吹糖的关键,稍一不慎,整锅糖都无法使用。
在确认糖料软硬度适中之后,便可加入带有不同味道的食用色素。在古时,当然没有这种不回剂,这是应时而生的产物,为了做出更多的口味,也让动物造型更加可爱。
然后,吹糖师傅眼明手快地揪出适量的糖坯,搓成圆球或椭圆球,用食指沾上少量淀粉,然后将糖坯搓成所需的大概形状,通常就是畸形或椭圆形,然后将糖坏压成窝斗形,封好后拉出一条细糖管,往内吹气,令其变成半透明的“球形”。
此时,双手开始给糖球塑成各种造型,透过捏、旋、拉、绞、捻、压等不同手法,糖球就被制作成千变万化的造型。传统上的造型通常都是十二生肖,或者花鸟虫鱼。但是现在多了许多新奇的元素,比如“咸蛋超人”、“hello kitty”、“玫瑰花”、“小猪佩奇”等。
不过,为了制作过程更加干净卫生,也有吹糖师傅改成用“模具”来代替手工塑形。则把糖坯放在用两片由木板做的模具中。客人能过糖管吹气的同时,糖坯在模具里也渐渐形成可爱造型。
我通常称成品为“吹糖公仔”。惟俏惟妙的吹糖公仔不易保存,在玩过、欣赏过后便会把它吃掉。
吹糖的由来
传说,吹糖的祖师爷就是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据说,朱元璋为了自己的皇位可以代代相传,便放火烧刘伯温的家,刘伯温大难不死并被一位挑糖担子的老人相救。两人调换服装,刘伯温成功逃脱。
此后刘伯温隐姓埋名,在卖糖的过程中,创造出把加热变软后的糖,用吹气方式造出各种糖人儿、动物等造型的糖,传到现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吹糖这门工艺有趣的不止成品可以拿在手里,吃在口中,连在一旁观赏制作过程也娱乐性十足,甚至可以说,观赏比品尝快乐感更高。可惜这种传统技艺已日渐式微。
我会希望我的下一代有机会尝试这种“能吃又能玩”的神奇吹糖技艺,不知你们又有没有吃过或者见过吹糖呢?期待你留言分享。
今天分享的““吹出来”的麦芽糖,是古时流传的技艺,可惜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到这里。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会立刻删除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