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博众投资编辑整理。预制菜是指将原料通过清洗、分切并配以多种辅料进行预先处理制成的菜品。广义上看,按照标准化程度,预制菜可大致分为即配食品、即烹食品、即热食品以及常温的即食食品(包括卤菜、超市卖的包装菜等)。狭义上看,预制菜肴主要为低温存储的即烹和即热食品,可简单理解为“速冻菜肴”。复合调味料的崛起,让相关企业有条件将复合调味料和优质食材相结合,在易工业化的标品(汤圆/水饺/撒尿牛丸等)基础上演化出“预制菜”产品。相较传统的烹饪方式,预制菜显著地节省了事先的准备工作,提高了出餐效率,是适应现代生活的新型厨房模式。在缩短食品预备时间的同时,预制菜还能保证食物的质量、口味和品类丰富度,贴合消费升级下人们的综合需求。 (博众投资)
生意模式:应运而生,渠道需求驱动
餐饮供应链整合的实质是将餐饮前端处理环节外包,预制菜并不是新兴业态,而是原有业态的效率提升,本质是消费升级的产物。餐饮端:成本压力及连锁化诉求下,食材以标准化为核心,降本增效赋能明显。连锁餐饮企业追求时效,对菜品标准化程度提出更高诉求。同时企业普遍面临的人力、房租、原材料等成本压力加剧是直接导火索,利润严重挤压下,餐饮企业成本控制需求强烈,效率提升是大势所趋。预制菜或将是上述困局的优解:
1)规模化:专业预制菜企业具备采购及生产端的规模效应,信良记的数据显示,使用预制半成品后,小龙虾月度烹饪成本由4万元降至2.4万元,节省成本约42%;
2)标准化:预制菜能满足大型连锁餐饮对于食材供应稳定性的需求,在口味、形态等多方面都能赋予产品标准化特征,明显加快备餐时间,并可降低对后厨的依赖性,以减少厨房面积和人手达到降本目的。
家庭端:灶台革命,催生预制新趋势。青年人生活节奏加快,受制于烹饪频次减少和厨艺下降,但其对便捷和口味的双诉求也导致预制菜品愈发受到欢迎,同时部分用户或存猎奇心理,购买预制菜尝鲜。中年人对于预制菜的接受度也有提升,在艾媒咨询2021年3月中国单人就餐习惯调查中,34.4%的“一人食”受访者(包括中年人在内)表示会选择半成品食材。类比日本适龄女性就业比例提升,居民家务外包动机强烈,家庭端的经济社会变化亦是便捷化需求的一大推动力,根据国家统计局,我国家庭户规模从上世纪平均每户人口超过4人缩小到2020年的2.6人,小型化趋势明显,导致以家庭为单位烹饪的规模不经济,操作简单的预制菜形式或将有效迎合上述诉求。 (博众投资)
相较方便速食、外卖、传统米面冻品等C端品种,预制菜品类更多,健康属性更强。
1)预制菜V.S.方便速食:方便速食包括快速米饭、方便面等,一般即开即食、无需加工,或是利用自热包等形式加热几分钟便可食用,其优势在于迅速简便、价格较低。预制菜品类众多,由肉禽类产品拓展至海鲜水产、地方小吃等更美味的特色品类,包括佛跳墙、臭鳜鱼在内需要复杂工序的区域菜系都已投入市场。相比方便速食,预制菜更注重菜品口味。
2)预制菜V.S.外卖:外卖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送到即可食用,无需任何加工、清洗的环节,但外卖菜品多重油重盐,加工环节的卫生问题难以保证,且配送时间可能过久。相比之下,预制菜将加工环节转移至消费者自己,使用食用油及调味品的过程更为规范,满足健康消费需求。预制菜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制作时间短,兼具高性价比和时间优势。在一些低线城市,外卖发展较慢、品类较少,预制菜可以有效填补这部分空白市场。
3)预制菜V.S.传统米面冻品:传统米面冻品主要有速冻饺子、蒸制面食等,价格相对较低,保质期长、容易储存,但品种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就餐需求。预制菜品类众多,包含各类菜系,保质期较短,更为新鲜健康,迎合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格局展望:群雄四起,稳态尚未形成
竞争分散:企业数量多而规模小,多数企业区域性较强。经过疫情催化,预制菜行业迎来快速发展,各类企业纷纷入场,新玩家数量倍增。据企查查,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1.24万家预制菜相关企业,同比+9%。行业内中小企业众多,大部分玩家的营收都在百万到千万的级别(据我们上述的测算,行业内企业的平均规模为1063万元)。受限于冷链运输的高成本和消费者众口难调,多数企业地域性特征较为明显,业务覆盖范围主要集中于局部地区,还未形成全国性龙头企业。根据2021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大会,味知香系江浙沪区域半成品菜龙头企业,2020年公司营收规模也仅6.2亿元。 原因剖析:配方难以绝对排他、初始投资较少且回收期短,行业进入壁垒较低。预制菜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主要系:1)菜品同质化程度较高,配方难以绝对排他,加工方式模仿难度较小;2)行业初始投资较低且回收期较短,以味知香为例,据其招股说明书,IPO募资中5万吨的预制菜项目总投资2.86亿元,对应年均销售收入9.51亿元、年均净利润1.04亿元,计算得投资回收期仅有2.76年,资金壁垒不明显,因而对新玩家吸引力较大。(博众投资)
参考资料:
《预制菜:如日方升,预制新趋势》华泰证券;2022-03-27;
温馨提示
本文观点由--蔡永嘉(执业编号A0600622020001)编辑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