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古代贡品,出水即亡,鱼鳞都是精华,却因太好吃遭灭顶之灾

旅游 精彩搞笑段子 2022-09-02 08:00

原标题:曾是古代贡品,出水即亡,鱼鳞都是精华,却因太好吃遭灭顶之灾

说到好吃的淡水鱼有很多,如鳜鱼、鲈鱼等等,在消费者眼中都是很好吃的高档鱼了,但对于生活在长江周边的人民来说,最为顶级,最为好吃的淡水鱼非“长江三鲜”莫属了,这三鲜分别是“河鲀(也叫河豚)、长江刀鱼以及长江鲥鱼”。

其中河鲀早在多年前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不愁吃不到。而长江刀鱼虽然很难养殖,但目前也实现了人工养殖,只要养殖技术成熟,那么以后也不愁吃不到。至于长江鲥鱼,则是有价无市了,因为正宗的长江鲥鱼早在30多年前就几乎消失了,时至今日,依旧没实现人工养殖,让想吃它的食客们只能垂涎三尺了。

在这里,肯定有朋友会杠,市面上有鲥鱼卖呀,价格也不高,你怎么说鲥鱼几乎消失了呢?你怎么说鲥鱼没实现养殖呢?

实际上你若是问一下懂行的养殖户,他们就会告诉你,这些养殖的鲥鱼并不是我国本土的长江鲥鱼,而是从美洲引进的,主要有2个品种,一种是美国鲥鱼,一种是南美鲥鱼,虽然外形和我国本土的长江鲥鱼十分的相似,但真论起口感来,国外引进的这些鲥鱼真不如咱们本土的鲥鱼。

至于我国本土的鲥鱼有多好吃,笔者是没吃过,但从鲥鱼在古代的地位,以及以往的文献中也能看出来。

早在我国唐宋时期,鲥鱼就已经是皇帝的贡品了,被列入御膳美食,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鲥鱼不仅是贡品,还是民间的珍品鱼类,一般的老百姓都舍不得吃,只有贵客来了,才会用鲥鱼招待。

在我国民间,就有“宁吃鲥鱼一口,不吃草鱼一篓”的说法,并且相传老一辈的人吃鲥鱼时,连鳞片都舍不得刮去,吃的时候都是先吃鱼鳞,取1、2片放到嘴里慢慢吸吮回味,等鱼鳞都吃完之后,才会开始吃鱼肉。

至于为何有这种吃法,主要还是因为鲥鱼不仅鱼肉好吃,连它的鱼鳞都是精华,若是刮掉的话,可是天大的浪费。

在过去的时候,长江地区的鲥鱼还是很多的,但却因为它太好吃了,从而遭遇了灭顶之灾。有资料记载,在70年代以前,长江鲥鱼的产量还能达到50万公斤左右,然而自70年代开始,就逐渐陷入枯竭。到了85年代左右,每年能捕捞到的鲥鱼已不足3万公斤。

等到了88年的时候,鲥鱼就已经被列入到了我国的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并且自87年开始,相关部门就对长江鲥鱼实行了禁捕规划,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长江鲥鱼的枯竭依旧无法避免。到了94年时,一位安徽渔民在当地的长江边上意外捕到一条2斤的鲥鱼,这已然是长江鲥鱼在我国的最后记录了。

长江鲥鱼遭灭顶之灾的主要原因有3点:

其一是水污染。长江鲥鱼本身是一种暖水性中上层海洋鱼类,平时都是生活在海洋中,等到了繁殖季节,便会溯河到淡水中繁殖产卵,而因为这样一个生活习性,使得长江鲥鱼对于水质的要求极高,一旦水体被污染,那么它们所繁殖的幼鱼很难存活。

其二,水利工程的兴建。这一点对长江鲥鱼的产卵场破坏较为严重,产卵场减少自然也让鲥鱼减少了产卵。

其三,人为过度捕捞。由于鲥鱼太好吃了,早在60、70年代的时候,就被炒到了很高的价格。笔者还记得爷爷说过,在七几年的时候,鲥鱼就卖到了5毛一斤,要知道七几年的5毛可顶得上现在的大几千了。这么贵的价格,自然让很多人竭泽而渔,不管是大点的鲥鱼还是小点的鲥鱼,统统都给捕捞了。

这种高强度的过度捕捞,再加上鲥鱼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自然就会让鲥鱼趋于灭绝了。

那么为何不早点实现长江鲥鱼的人工养殖呢?

并不是国内不想养殖它,而是实现不了。过去的时候,长江鲥鱼是多,但那个时候没有技术,而且听老一辈的人说,长江鲥鱼既凶猛又娇弱,在河里的时候很厉害,畅行无阻,被人们称作“混江龙”,可一旦出水了,立即就会死亡,以过去的养殖技术,根本无法实现人工养殖。

而现在有这种人工养殖技术了,可连它们的踪影都寻不到了,这还怎么养殖?因而长江鲥鱼也就成了传说中的淡水鱼类了,不得已只能从国外引进相似的替代品来进行养殖。

真的希望这传说中的长江鲥鱼能再次出现,并实现人工养殖,那么也能让世人再一次目睹它的风采。各位朋友,你们见过长江鲥鱼吗?欢迎留言说出你的看法哦!

(注:图均为人工养殖的美国鲥鱼,至于本土的长江鲥鱼为何没图,因为没办法拍到了!)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