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粉、澄粉、糖等材料加水搅拌,做成面团,再捏成可爱的玉米饺。上海市群众艺术馆3楼的一间课堂里,十几位家长和孩子一起兴致勃勃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做中式点心。9月24日,上海市群艺馆周末美育课堂秋季课程正式开班,新设的家长和孩子共学的“亲子班”受到大家的欢迎。
中式点心亲子课
市群艺馆总校之外,周末美育课堂还推出浦东、静安、闵行、嘉定、金山、奉贤和临港6个区的7个教学点,共开设29门课程,其中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的总校21门课,各区教学点8门,招收512位学员。
家长陈霁带了自己的两个孩子来上课,姐姐14岁,妹妹5岁。陈霁陪着姐姐上国学通识与美育启蒙入门和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两门亲子课,妹妹上国画启蒙和囡囡沪语儿歌古诗诵读。
囡囡沪语儿歌古诗诵读
“我们3个人一下午被群艺馆承包了,”陈霁笑着说,她在电视上看到市群艺馆周末美育课堂开始报名的消息,立刻登上公众号查看,发现有很多感兴趣的课程,就和两个女儿一起选定了这几门课。姐姐幼儿园大班起就学了四书五经等国学课程,这次看到周末美育课堂丰富的传统文化课程如获至宝。
听完第一堂国学课,陈霁觉得很喜欢,“老师讲得很详细,有很多知识点。学校里的知识相对而言没有这么多扩展。这种通识性的内容,对孩子的语文素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我们希望在这堂课上提供一些中小学体制内教学不能提供的内容,从另一些角度给孩子和家长打开另一扇门。”任课老师卢康华第一堂课讲的是“小学”的内容,他从《说文解字》出发,生动地讲述了一些汉字的起源。卢康华说,国学相对而言门槛较高,亲子共学的方式能带来很多增益,家长对课程理解更好,可以在课后引导孩子,参与孩子的知识构建。
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亲子课
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是第一次开设面向小朋友的课程。这门课实际操作很多,任课老师何张发带了2位助手协助上课。
这门专业性颇强的课程是最早被抢光的课之一。何张发对此并不意外,“现在学书画的小朋友很多,装裱是书画很重要的基础课程。有些孩子画得看上去不错,但托裱之后,缺点就显露出来了,要懂得装裱,才能在书法绘画上更进一步。”
“书画课程在社会上能报到很多,但书画装裱只有这里有。”妈妈辛亮对记者感慨这门课程的难得,她和儿子都很喜欢书法和绘画,但想学装裱却找不到机会,市群艺馆的周末美育课堂提供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亲子课程是在家长强烈建议下开设的。”群艺馆副馆长徐皓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去年的周末美育课堂的调研中,他们产生了开设亲子课的想法。很多家长送孩子来上周末美育课,之后只能在门口等孩子下课,“其实他们很希望能和孩子一起上课。”
市群艺馆经过调研,选择了几门适合亲子共学的课程开设“亲子班”,“ 特别是一些传统文化课程,大人带孩子一起了解国学,对孩子回去复习、进一步提升孩子对国学知识的了解很有帮助。”
周末美育课堂秋季12次课亲子班一大一小1200元,其他课程800元,价格十分亲民,远低于市场价。同时,市群艺馆也更注重与社会机构错开市场定位,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艺术普及与引导作用,引入外面社会机构较少的冷门传统文化课程培育爱好者,大多课程设置为入门启蒙级课程,在普及与引领的同时也不冲击市场。
在内容设置上,周末美育课堂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上海特色,注重艺术经典、具有“民族审美特质”的课程,“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可以看到,课程不仅集齐“琴棋书画”四大“雅趣”,还有传统文化《中式点心》《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等。据悉,在去年秋季班试运营中,传统文化艺术课都是最先被抢光,可以看到家长和孩子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秋季班延续并且加大了传统文化艺术课程的比例。
“我们希望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为青少年提供美育教学。比如这次的国学和沪语都是这样,现在很多小朋友不会讲上海话,这就会造成沪语文化的流失。我们有责任通过周末美育课堂,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徐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