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圆/文
老余回到家,妻子已经煮好饭菜,白瓷汤煲散发着阵阵浓郁的香味,是栗子鸡汤,秋冬美味的汤品,也是老余和儿子的最爱。一家人像往常一样吃完晚饭,老余问了问儿子的功课情况,便让他回房看书。按惯例,若是妻子做饭,老余负责收拾碗筷。
老余洗着碗,妻子在边上洗着擦过桌子的抹布,一面跟老余聊天,“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太忙了,神经紧张,我最近总有一种被人监视跟踪的感觉。像今天去菜市场买菜,我就觉得有人在对面看着我,可是对面除了卖菜的老板,就没别人了,真是好吓人。”
老余洗碗的动作顿了顿,其实他最近也有这样的感觉,没想到妻子也有。他们一家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也就是普通家庭,没什么值得别人挂念的东西。小区的安保工作还算可以,应该不会是小偷想犯案,难不成是人贩子?想到这里,老余心里有些发毛。
夫妻两个讨论了十几分钟,也没得出什么结果,又找机会探了探儿子,也没什么收获。只好权当两个人神经紧张,互相叮嘱以后行事更加小心一点,不要和陌生人接话之类。
转眼周末,老余带上妻子和儿子回乡下老家。老余老家在离县城60多公里的农村,开车1个半小时,乡下风景秀丽,比起大城市多了很多原生态的滋味。老余儿子每次来乡下和几个认识的小伙伴玩得不亦乐乎,都不想回去。
老余老家在一个叫大车村的村子,村子有几百号人,以前是附近有名的贫困村,前些年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村委几经考察,引进了适合大车村种植的蜜桔。又有公司提供经济支持,大车村在短短几年就摆脱贫困,成为富裕村的代表。
老余回来的时候,正是蜜桔成熟的季节,金黄的蜜桔沉甸甸的挂满枝头。村子的水泥路有两车道宽,两旁都是蜜桔树,有很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趁着周末来摘蜜桔。大车村的蜜桔除了批发售卖,还有一部分被游客承包。
车开到院子前就不能开进去了,地上散落着尚未打包封装的蜜桔。老余父母带着其他兄弟姐妹,还有村子里来帮忙的人,正在进行打包工作,见到老余,个个都热情打着招呼。老余儿子来到熟悉的地方,也放飞自我,欢呼一声,就去找他的小伙伴疯玩。
老余两夫妻也加入打包的行列,一帮人一直干到晚上9点才结束。送走来帮忙的村民,一家人才坐下来吃晚饭。吃过晚饭,去洗澡的洗澡,看电视的看电视,休息的休息。老余妻子带儿子去洗澡,老余陪着父母聊天。
聊这几年村子的变化,村民的日子,家长里短。乡下的夜晚,繁星点点,晚风送来蜜桔的香甜。老余母亲问老余:“你可还记得你的亲生母亲?”
老余沉默了,蜜桔的香甜味让他有些窒息。这家父母是他的养父母,也是他的邻居。他亲生父亲在他年幼时离世,他4岁那年,亲生母亲忍受不了贫穷日子,骗他说出去一下,从此一去不复返。而他天真以为母亲真的只是出去一下,他守着那个破烂的瓦屋,等着母亲回来,家里只有一点点米,他学着母亲平时煮饭的样子煮饭,也不管饭熟不熟,就这么吃下去,填饱肚子。
半个月过去,母亲没有回来,米也被煮完了,他才意识到害怕。后来邻居把他接到家里,给他吃,给他穿,把他视为己出,他也改口叫他们爸爸妈妈,不过他的户口还是一直挂在死去的父亲名下。
老余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再听到亲生母亲的消息,不曾想养母突然提起。老余摇摇头,说:“不记得了,都那么久了,她什么样,我早就忘记了。”
养母叹了口气,说:“她前些日子回来了,问了我你的消息,毕竟是你亲生母亲,我告诉她了。她看起来过得还可以,就是看起来老了很多,哎,忘记了,你都这么大,孩子都有了,她不说我都没看出来是她呢。”
养父本来在一旁抽烟,听到这里也插了一句,“她看样子是想认回你,毕竟是你亲妈,我也不好说什么,只是想想当年她对你做的那些事,能狠心抛弃自己孩子的人,心太坏了。”养母横了养父一眼,“就你话多。”转头又对老余说:“别听你爸说的这些话,你有自己的主意,该怎么做就怎么做。”
老余点点头,大家转了话题,风越来越大,夜已深,凉意袭来。
老余和妻儿周日下午出发回去县城,又开始周而复始的忙碌工作和生活。奇怪的是,回来之后,他和妻子都没有了被人跟踪的感觉。
小区门口多了一个乞丐婆婆,大冷天也会出来乞讨,听说是儿子把家产败光,媳妇把她赶了出来,听着也挺可怜,老余每次见到都会给她几块钱,还让妻子把家里不穿的衣服拿给她。
忽然有一天,乞丐婆婆不见了。老余收到一个快递,里面是一张银行卡以及一封信,信是给他的。原来那个乞丐婆婆竟然是他亲生母亲。她自知自己有错,不敢和老余相认,而且她也活不了多久,她所有的财产都在那张卡里,希望可以对老余这些年进行一些补偿。
老余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这一次再见真的是再也见不到了。想到这,他对亲生母亲的感觉是又可怜又可恨,她连骂的机会都没留给他,轻飘飘给他一张卡一封信,就想他原谅她。可是对于一个即将死去的人,他又能怎么对她?她这么做也是解决了他的一个难题——一个不知道怎么面对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