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培”幸福生活

旅游 西北信息报 2022-09-08 15:09

原标题:“烘培”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李勇

和面、擀皮、包制、印模、烘烤……在历经一道道工序,一块块朴实无华,透出金黄色,散发诱人香味的陕北手工月饼,就呈现在了顾客面前。

用勤劳,打出了自己的品牌

随着一年一度的中秋来临,游子归乡,亲人团聚,肯定少不了象征团圆的月饼。今年34岁的米江,做月饼已经有10年,他用自己的勤劳、朴实,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臻德香”。

“最早来西安那会,我推着小三轮,然后卖这个东西。一开始,卖了大概有两年,就在菜市场租了个小门面,去年又租的这个大门面。”凭借自己的手艺,米江慢慢地赢得了顾客的青睐,也把自己的生意从三轮车上做到临街店铺。

“月饼这就是老传统,我们这辈、爷爷这辈都会,这是多少年的老手艺。像我们过年,做黄馍馍、油馍馍这些,这都是过年必备。” 米江说,从小的耳濡目染,自己也逐渐掌握了制作家乡月饼的这门手艺,销量也不断攀升。“今年销量比较‘猛’,疫情过了以后,我们订单量就是比较大,每天做到晚上,到下午就会有一点缺货。”

做食品,这是一个良心活

“我就是喜欢把东西往好的去做,不是说把东西给你往便宜的做,像这些主要的食材,都是从陕北老家拉的。一分价钱一分货,尤其是吃的这个东西,得把心态摆正,把好的东西给它做进去。哪怕说做的稍微差一点,它都有个数。尤其是做食品,这是一个良心活,如果做不好就是一锤子买卖。顾客吃你这个东西好,他会带他们朋友再来,我就是这样慢慢积累顾客的。”米江说。

“这个月饼吃起来不腻,我觉得馅挺好的,这个皮也挺酥。”乔女士说,她是陕北人,在西安生活二十多年,每年都会买家乡的月饼,今天她是专门开车过来买。“我今天定了14份,一部分送人,一部分自己吃。”

“这10年,真是赶上了好时代!” 随着城市的发展,随之改变的,还有米江的生活。“到了西安这边,然后娶了媳妇,现在有了女儿,一家子基本都在西安定居了。”米江说。

“这些阿姨都是我从陕北专门请来的,他们都是几十年的老手艺。她们在家待着也是待着,然后我就把她们聚集过来,出来还能挣点零花钱,一年下来大概有六七万元。” 自己过上好日子,也要帮助家乡人过上好日子,米江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他有近30名员工,都是靠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手艺,“烘培”着各自的幸福生活。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