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热闹的开渔季节,广东的渔港码头便开始“内卷”。
鱼,蟹,虾等时令海鲜美味,唤醒老广饕餮沉睡了三个月的味蕾。
凭借对美味独有的嗅觉和感知,他们齐聚在背靠番禺莲花山的小渔港——这里有一艘渔船,每隔几天从万山群岛、伶仃洋,满载一船鱼获而归。
你只需要算好时间前往渔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水上海鲜市场,即将开始!
午后的番禺莲花山渔港,阳光静谧。带着淡淡海腥味的潮湿海风,撩动着头发、面颊、身体的每一处感官。
在莲花渔港旁的一道水泥堤坝上,筑着缆桩,撑着遮阳棚,搭上木架,晒着鱼干——这里,既泊船,也卖渔获。
“回港啦!”岸上人的一声欣喜划破了宁静。
“呜——”远远望去,一艘渔船踏浪航行,铁皮船板,分开一条水路前进,船上的水手正在整理麻绳,准备随时交接停靠。
整条船长十来米,船舱的空间不足60㎡,一层二层堆叠了大大小小的塑料泡沫箱,那是渔民特制的“保温箱”,箱子里装满冰块,保证渔货的新鲜。
船刚靠岸,等候多时的顾客早已压制不住对美味的渴望——不需要卸货,一艘渔船直接化身“水上市场”,就连船长都没有落脚的地方。
打开泡沫盖,刚打捞上的大虾晶莹剔透;
五花大绑的螃蟹正“张牙舞爪”;
墨汁充足的鱿鱼将整个泡沫箱染得乌黑;
肉质Q弹的马鲛鱼是食客们争相追捧的热门;
还有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漂亮花纹的海鱼安静地等着被挑选……
“这里买的海鲜,不仅新鲜,价格比市场便宜一半……”只需一俩小时,新鲜渔货就会被抢购一空。
早在20世纪50年代,海上的疍家人移民莲花山渔港,便在周围形成了四座渔村:卫星村、群星村、东星村、明星村。
村口的年长的渔民老郭说:“搬来那一年,我才17岁,现在已经81岁了。船就是我们的家,载上渔具,划船过来,就算搬家了。”
图/背着相机去旅行
如今7300多名渔民居住在莲花港渔港码头,户户相连的水上棚屋,建在潮汐涨退的海床上,临涌的鱼屋连成片,几家共用一栈道。
渔屋依着河涌,河涌连着江海,构成一片鳞次栉比的水乡风情。
渔船的云集,是渔港最开心之时。
老邓是河涌水闸的管理员之一,自8月16日开渔以来,他每天都会准时启动20吨的水闸门——拉下开关,铁桥桥面缓缓抬起,十米高的巨大铁门升起,渔船有序进出。
他说,开渔那天的码头,整个渔村一派繁忙。
小渔船一字排开肩挨着肩停留在沿岸堤坝,大的捕鱼船则容纳在不远处的码头。渔民也在船舱里的最后检查淡水、冰块、渔网、柴油、蓄电池以及食物等补给品。
随着一声“开海啰”,船长点燃船头的鞭炮,随后千帆竞发,汽笛齐鸣,浪花飞溅,驶向蔚蓝的大海,开始新一轮的耕海牧鱼。
开渔那天,上百艘船只从莲花山渔港出发。图/广州番禺发布
出海捕捞是一件很漫长的事情,一半靠的是天缘,一半是日夜辛勤。小渔船在珠江口附近捕捞需要2、3天,中型船只捕捞行程起码要20天,远洋大型渔船捕捞者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渔船激起的层层江水,带着银白的浪花掠过船舷,然后在船尾汇合,留下一条闪光的水带,泛起波澜。
这些渔船是码头的精灵,更是珠江的风景。
莲花山渔港,背靠莲花山旅游区,东望海鸥岛,河网纵横交错。
加上珠江口的海岸河口滩涂资源丰富,潮流水丰裕,淡水、咸淡水资源充足,造就了富有特色的天然渔场资源。
据《广州港志》记载,莲花山渔港最早形成于秦汉时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水道,也是广州目前唯一的国家级中心渔港。
图/桑叶同学
长期和海洋为伴,渔民已经把大海当作了一种信仰。千年的海洋文化,触发了广州人蛰伏已久的味蕾。
大海让千万种鱼类自由生长,但都逃不过精通烹饪的广州人,那一双双对美味执着的慧眼。
“白灼,清蒸,煎炸,煀焗,生腌,海鲜就是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这几箱都是我买的,我也不是开餐馆的,买来送人,好多人想要呢哈哈。”
图/番禺台
广州人从来没有把自己束缚在一张乏味的食品清单上,怀着对食物的味觉记忆,海鲜加工的烹饪方法,连小孩子都张口就来。
在广州人吃的法则里,鲜味重于一切。
鲜甜滑嫩的鱼,肉质饱满的蚝,金黄多汁的蟹,Q弹爽口的虾……
刚打捞的海鲜食材搭上姜葱的香气、伴着酱油提炼的鲜味——这是渔民时代繁衍的味觉密码,也是撰写着广州人味觉记忆史的通用语言。
图/野蛮的二大爷
海鲜的味道凝聚在广州人的口中,渔港的气息如波浪一般起起伏伏。
傍晚,朝出暮归的百艘大大小小的渔船,点缀珠江水色,莲花港渔民卸下渔货,游客还在码头驻足,海边大排档开始喧哗热闹,老渔民在村口饭后闲聊……
这座千年渔港,从未入眠。
--- 温馨提示 ---
*请市民游客朋友们密切关注卫健、文旅、公安、交通、应急、气象等部门出行提示,及时了解出发地、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尽量做到预约出行。进入酒店、景区、文娱上网等相关场所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配合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做到文明旅游、安全旅游。
如发生旅游质量纠纷,可拨打12345政府热线,依法理性维权。
来源丨i广州
* 往期回顾 *
吃烧腊的快乐,只有广东人才懂
广州9月逛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