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乡村振兴需要打造特色产业?这些村干部有话说

旅游 商业观察杂志社 2022-09-26 10:26

原标题:为何乡村振兴需要打造特色产业?这些村干部有话说

在某电商平台上,产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杉八窝村(原树子洼村)的苹果格外受到欢迎,“不好看但很好吃”“又甜又脆的冰糖心”是消费者品尝后给出最多的评价。但少有人知道的是,盐源曾属于“三区三州”中典型的深度贫困区,运出大山、走进千家万户的苹果承载着全村人在社会各界支持下为脱贫攻坚付出的无数努力,以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

盐源溏心苹果

苹果虽小,却是撑起村子希望的重要产业。有了产业,村子才有振兴的基础。在近日中国三星分享村庄2022年乡村振兴启动大会上,从盐源到贵州雷山、四川广安,一个个案例都证明了这样的道理:乡村振兴首先需要打造出自己的特色产业。

苹果产业让大凉山山村走上新路

“苹果产业是我们的支柱产业。最初我们村只有几百亩苹果,现在种植面积超过6000亩,带动村里的人均收入从几千元增长到一万五千多元。” 杉八窝村合作社理事长赵兴志用这样的一组数据展示出苹果产业与村庄发展的关系。在规模化种植苹果之前,当时还叫树子洼村的杉八窝村大部分农户靠种植烟草为主要经济来源,这既破坏了当地的土壤,也没能带来足够收益。

2010年,在外打拼多年的“80后”赵兴志为照顾年老多病的父母返回家乡,看到的是这样一片景象:位于环山盆地内的杉八窝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里种植的苹果皮薄、味甜、色鲜、无污染;但乡亲们守着好资源过着穷日子,走的是黄土路、住的是土坯房。

赵兴志

赵兴志下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在赵兴志的示范、带动、劝说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跟着他种苹果,村里也成立了合作社。几年时间,村子终于实现了从烟草村向苹果村的转型,大部分村民也有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收入。2017年,34岁的赵兴志还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苹果种植已经走上正轨,村子的情况也在越变越好,但赵兴志却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2017年全国的苹果种植面积超过3500万亩,苹果产量每年在翻翻,盐源苹果靠什么和别人竞争”。与很多埋头苦干却仍感压力的村子一样,杉八窝村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产品品质提升遇到瓶颈、不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合作社的管理缺乏经验……发展产业是村子脱贫乃至振兴的必由之路,但村子本身却对如何发展产业缺乏足够深刻的认识,这需要来自外部的力量。

2018年,中国三星带着“分享村庄”产业扶贫项目走进杉八窝村,帮助这里的苹果产业破局升级。“当时三星来到我们这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这不可思议,素不相识的人怎么会来到我们这么偏僻的地方帮我们”,赵兴志回忆称,“但后来大家都看到他们的真诚与实干,不只是投入资金,而是几年来没有中断的、超出我们想象的帮助。”

赵兴志

正如老话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中国三星带来了资金、技术,也改变了村里人的认识与思维。在1年的升级改造中,中国三星帮赵兴志理清思路,对合作社的管理和组织进行优化,携手打造核心生产示范区:加强产品质量把关,提高优果率,实行“统购统销,统防统治”,落实“农业精细化管理”;培养合作社电商、供应链、运营团队能力;开拓线下销售渠道,并建设“互联网+电商”销售新渠道。

在 “分享村庄”项目带动下,杉八窝村的苹果产业真正做大、做强了。据赵兴志介绍,目前合作社的年产量超过2000吨,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与此同时,村里已经建设起3000平方米的冷库以及配套设施,二期的分拣厂房和冷库也正在建设中。“我们现在不是0了。”

一二三产融合让村民收入多样化

如今,杉八窝村已经走在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并且和中国三星其他的“分享村庄”一样深刻认识到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在乡村振兴的五个方面中,产业振兴始终位于第一位,需要每个村庄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正如中国三星总裁黄得圭所言,“就像做企业一样,我认为乡村振兴的实现方式是多样化的,根据每个乡村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基于村民对美好生活的美好追求,努力实现村民收入多样化”。

不同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人文条件,决定了每座乡村的产业振兴之路都不会相同,一二三产业的取舍与融合也有无数种排列组合。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白岩村就是中国三星“分享村庄”发展乡村旅游业的一个代表,这里坐拥层层苍翠梯田,被誉为“梯田托起的村庄”。

白岩村

2018年,中国三星来到白岩,依托村子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 因地制宜,将高端民宿旅游产业确定为村子的发展重点。除投资改造旧有房屋外,中国三星还引入合作社运营机制,并聘请专业运营团队为村民们提供管家培训。

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加上科学专业的管理,过去几年中,白岩村已从贫困村成为全国闻名的网红旅游村,小小的苗寨成为城里人寻找田园牧歌的目的地。在短暂的假期中,慕名前来的游客穿行在梯田云海间,亲手尝试农田采摘、稻田抓鱼;在古老热情的民俗文化,新鲜绿色的农家土菜中,疲惫的心灵得以享受田园慢时光的片刻安宁。据白岩村村干部唐文德介绍,村子每年都能接待几千名游客,民宿全年营业额超过百万元人民币。

白岩村高端民宿内景

尽管民宿业的发展已经让白岩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唐文德已经萌生了产业升级的新计划:借助中国三星启动2022年乡村振兴新战略的契机,围绕民宿第三产业,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以及简单的农产品加工等第一产业,打造一系列特产礼品,为村民创造更多元的增收渠道。

唐文德

近期,中国三星宣布2022年乡村振兴新战略,将以农产品深度开发、文旅融合发展、加强人才培育等多元发展方式,在包括杉八窝村和白岩村等村庄全面开展乡村振兴项目,探索多产融合模式,实现村民多元增收,因地制宜推进乡村振兴。

中国三星乡村振兴启动大会上,唐文德(左一)、赵兴志(右一)与中国三星总裁黄得圭(左二)合影留念

“乡村振兴,产业应该放在第一位,没有产业的支撑,就没有收入,怎么可能带动村民致富?”唐文德说,乡村振兴首先要发展产业,“我们的民宿解决了当地16位村民的就业,所以我们要通过发展多产,创造更多就业和收入”。

破解产业发展矛盾更需要外部助力

尽管地域不同、情况各异,但赵兴志、唐文德等人的故事展示出乡村振兴共同的内生动力,即自我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乡村振兴也需要来自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的协同发力,帮助乡村补足短板,尤其是在产业发展领域。

有研究指出,乡村地区,特别是此前的贫困地区存在资源优势与产业经济发展不同步、不匹配的困境和矛盾。一方面,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产品优势;另一方面,由于环境闭塞、经营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各种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和利用。而对于解决这一矛盾,乡村往往更加需要借助于外部力量。

站在从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关键节点,村庄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尽可能汇聚内外部资源形成合力撬动产业发展,而对于包括企业在的其他社会力量而言,如何有益、有效地参与其中也是同样值得探究的课题。

2021,中国三星创新性地将“科技+民宿”相结合,利用三星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将部分“分享村庄”原有的民宿产业进行整体智能化升级。在四川干埝村,中国三星将全品类的科技产品引入民宿,让这座村庄将科技与民宿相结合,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通家电、数码和移动设备之间的壁垒,这成为干埝村民俗吸引游客的新亮点。

干埝村高端民宿

在最新发布的2022年乡村振兴新战略中,中国三星还计划帮助干埝村发展种植和养殖业,通过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提高干埝村农户标准化种植,并且指导农户采摘和销售,预计带动每户村民年增收1万元。

中国三星总裁黄得圭表示,“如今的中国已经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未来也必将在中国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帮扶的村庄和更多的中国乡村都一定会实现仓廪丰实,花开山乡。”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