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点心有多绝?
不瞒你说,最近仿佛开挂了!
这只活灵活现的岭南雄狮, 出道即全网爆火,动辄百万点赞!
美食博主们蜂拥出“仿妆”,热度直逼顶流!
做这醒狮酥,最讲究酥皮 。
如果你最近看到美食博主手废了,那八成是在炸醒狮的酥皮……
这以假乱真的水果, 出席过奥运会开幕式,也参加过亚洲峰会。
它曾三番五次在 国宴上震惊外国宾客:
这是真的水果吗?
制作 面果,考 验的则是真刀真枪、拳拳到肉的白案功夫。
通常人们提起点心,无外乎会落脚在西点或日式点心上。
唯独常常遗忘了, 我们中国也有自己的点心呀!
明明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 中国才是真正的点心文化集大成者!
那么,中国点心还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跟象君瞧瞧去!
岭南舞狮文化
孕育一枚醒狮酥
最近的互联网美食区, 醒狮酥热度名列榜首。
它一经面世,就声名大噪。
到底有多震撼?
看这活灵活现的小狮子,每一根绒毛都清晰立体,仿佛赋予了灵魂。
但更震撼的,还是醒狮酥的制作过程。
因为实在是—— 太复杂太耗时了!
毕竟,这是连中式面点大赛上也鲜见,连专业面点师傅都不愿挑战的BOSS级难题!
醒狮酥的原创者武杨
醒狮酥起始于酥,醒狮有 黑白红黄四色,便有四块酥。
两块方方正正的 直酥,两块层层卷起的 圆酥。
属实看得象君头皮发麻!
敢问君能否数清,这酥到底有几层?
这大块红酥,是用来捏 头;
白酥则是用来捏 眉毛胡须。
一圈白一圈黑的,用作 眼睛;
红黄相间的,则是 舞狮时寓意吉祥的铃铛。
不过酥皮可没那么好伺候, 热了就化,软了就塌,冷了连团都团不住。
首先考验的就是刀功。
一层一层,既要厚薄均匀,又要薄如纸皮。
其次,为了让小狮子精神十足,圆头圆脑,
得在酥皮里包上莲蓉馅,把皮囊给 支棱起来。
而如果让各个部分黏得牢固,则要悉心在每一张酥皮上刷好蛋清。
刷的蛋清不能多,多了糊在一块,也不能少,否则根本粘不牢。
最大的考验还是手速。
但最快,也要十分钟才能搓出一个部件,
等这些眼睛耳朵犄角眉毛胡须全部做完, 早过了几个小时,腰酸背痛少不了!
什么叫路漫漫其修远兮!
等把部件组装好,真正的难题又来了。
成型的狮子拎到油锅,会发生 以下几种乌龙:
这是蛋清没够,给炸散了。
这是油温过高,全脸都给炸红了,毫无层次可言。
这是出锅早了,没炸熟,脸上还糊着呢……
象君相信,如果自己撸起袖子做一个,乌龙肯定不止这些。(微笑)
醒狮酥正确的下油锅方式,是在140°的油温中炸制,并时刻注意火候。
稍有不慎,满盘翻车就等着你。
连知名美食博主@绵羊料理 都说, 这醒狮酥的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
这是她 抢救8次,才终于仿做出来的小老虎酥。
而这一排,则见证了她花样繁多的失败……
其实,醒狮酥是创始人武杨借鉴我国 岭南地区的传统民俗——舞狮做出来的。
去年的电影《雄狮少年》,让舞狮这项传统艺能重新翻红了一把。
让许多年轻人知道:舞狮 不仅不老土,甚至是紧张刺激的武术表演,简直堪称杂技!
当你看见——
舞狮少年少女们身披雄狮,上桩行走如平地,
一前一后配合灵活,仿佛雄狮活过来了!
又怎能不击节感叹!
想到这里,再看这毛茸茸的醒狮酥,会否再多一层难言的韵味?
用十年钻研
一门发面的艺术
面果,顾名思义,面做的果子,以象形为核心。
我们的文化里,书有象形文字来表意,画有应物象形的训诫。
如今,厨房里也有象形的点心, 从吃食上表达对万物的欣喜。
要知道面果有多牛,得先看看这枣子。
考考你,里面哪颗是假的?(别问象君,象君也看不出!)
这核桃,饱满油润,纹路清晰,
哪个盘核桃党禁得住这等宝贝?盘它!
这柿子,洒上白霜,沙甜的口感已经让大脑开始控制不住分泌口水……
更牛的是,什么水果就能吃出来什么味道,可不是诈骗!
苹果掰开,可是苹果味儿的哦~
其实面果第一次为大众所知,是在《舌尖上的中国3》。
而最近一次正经出现,则是 冬奥会。
这绝对是堪当国宴级别的点心,它出席过 APEC国际会议、一带一路峰会等国家级场合,款待各国政要,撑起中国面点的门脸。
为一带一路峰会、APEC国际会议、奥运会制作面果的赵会连师傅
但这看似简单的小小果子,其实是 用了10年,才终于走出实验的灶台。
个中艰辛,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这些大场合制作面果的赵会连师傅,在老饭骨中展示了面果的制作过程。
一经播出,一炮而红,掀起了一番众网友复刻面果的热潮。
复刻面果翻车实例们,这都什么跟什么……图源水印
真是难为了大伙儿这一腔热血……
这模样,属实有点 “我的眼睛看会了,我的手学废了”那意思。
严格遵守配料和步骤,怎么还能出这种大错?
面果到底难在哪儿?
难就难在发面的控制,这是蒸汽和面团互相作用的魔法。
当面团上了笼架,盖上锅盖,它就开始不凭人力,全靠天意。
只能毫无办法地看着面团左支右绌地自由生长,原本捏得好好儿的水果造型一瞬就没了踪影。
理想
现实
控制发面的门道,还在和面。
跟面团周旋的第一步,是分层分次加进 泡打粉、猪油、吉士粉,
分管 发酵、香软、上色,一步到位。
揉搓好之后,是饧[xíng]面。
让面团在保鲜膜下静置,放松,方便下一步塑形。
最后加入澄[ dèng]面,消解掉面团里的筋筋道道。
足够柔软的面团,才能化出七十二种变幻。
对面点新手来说,揉面可以用压面机代替,饧面澄面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功夫。
只是 手上没点见识,面团的柔与韧就难以把准,如同在中庸之道附近游移。
而不准确的面团,是无法成为面果的。
等面和好,先包上苹果炒出的内馅。
再给这团苹果捏出头尾两个坑,
惊呆弹幕的白案功夫
最后安上可可粉上色的细面条,当苹果把儿和苹果核。
这才让里里外外,都变成个脆生生的小苹果儿!
蒸好出锅,还得刷红菜头汁液给光洁的苹果胚上色。
就连这儿都有大师傅自己的独门绝技: 他不用纯毛的毛笔。
因为略带点塑料的材质,反而能更生动地勾勒出 苹果颜色的参差。
步骤相近的枣子制作,到最后也有惊艳的一步:
你可知,这枣子上面的纹路,是出锅趁热用揉搓好的锡纸滚印下来的?
简直太强了!
面果的创始人,北京饭店的王志强师傅说:
老祖宗留下来发面这门手艺,这是几千年的传承。
所以我们研究漂亮的水果造型,也研究出了蔬菜造型。
我现在也70多岁了,只想把这个玩意儿留给后人,把技术方法继续流传下去。
那么,对着老爷子的殷切期盼,告诉象君:
面果手艺你学废了吗?
中国美食还能多精彩?
今年让大家提及 古代美食文化最高频次的作品,
是服化道乃至取景都被赞“ 颇有宋风,十分考究”的《梦华录》。
但盛名之下,《梦华录》中仍有着 以倭代华的现象引发争议。
剧中出现的不少点心,都是花卉植物造型、充满禅意的日式和果子,
而非真正的中国点心。
该枚和果子特写
可明明如此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中,饮食文化之丰富多样,只让人目不暇接。
而今日所提的面果与醒狮酥,甚至不完全取材于古代,
仅采撷古人之法,发挥今人智慧,便精彩绝伦。
中国点心,还远不止这些。
可以吃的画—— 糖画,发源于明代,后吸取皮影、剪纸、雕刻技艺,
在今天,又演变为立体糖画,其生动美丽,动人心魄。
立体糖画第一人刘贵兵作品
糖画,从来都没有修改机会。
画下一笔,便落子无悔。
吃了就黏嘴的 龙须酥,是不少人的童年记忆。
但凡你看过这盘根错节的老树,是如何摇身一变为宛若三千烦恼丝的龙须。
就不能不感慨这点心的精彩和巧思。
最早的冰激凌 “酥山”,早在唐代壁画中就已显现。
今人也能凭着记载,用冰淋上古法炮制的奶油,复现古人夏日的畅快。
在灶台之上变的一个个戏法儿,喂饱的不只是肚肠,更是眼睛的享受。
象君荡漾在美食之海里,深感在文化的积累之外,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或许更为重要。
有来路可追,是华夏之幸。
爱吃,会吃,不过只是入门。
更迭数代、内涵丰富的美食文化,是 独属中国人懂吃的底气。
而有去路可走,才是文化发展的要旨。
当我看见这些 活跃在方寸灶台上,却能将美食更新为万象的人们,
我才终于看见了那条通往未来的路。
@日食记
根据古籍记载制作的辞夏宴,仙气飘飘的时令美食覆于中式庭院山水之上,可谓美不胜收。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