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是中国美食风味的引子。它的出现,更是将中国人的饮食,打造出独一无二的口味。与其说它是一种用来调味的食物,不如说它是一种风味的“容器”,无论是酸甜苦辣,还是谷黍肉蛋,皆可承载,无所不包。一句话,读懂中国“酱”,就能读懂中国味道的灵魂。一方土地养一方人,一方土地也养一缸酱。中国哪里的酱最好吃,哪里的人口味最重?经过评选,这8个地方上榜,来看看有你的家乡吗?
1:麻酱,北京人的命根儿!说起北京人与麻酱的爱恨情仇,估计能写一本书了。火遍全网的乾隆白菜,如果没有麻酱的辅佐,相信当年的乾隆皇帝也不会为此龙颜大悦,说不定店主早就以大不敬之罪被砍头了。
秋冬来临,正是吃老北京铜锅涮肉的最好时机。在北京,铜锅涮肉和麻酱是标配,讲究的北京人都有一套自己调制麻酱的方法,酱豆腐,韭菜花如影随形,其它调料再稍稍添加,就成了北京人最爱的火锅蘸料。
爆肚,必须要蘸麻酱小料;面茶,也要淋上一层芝麻酱才算满足;烙个烧饼,每一层都是麻酱味儿,就连外来物种麻辣烫,也要淋上两大勺麻酱。北京人对麻酱如痴如醉的程度,不是国内其它城市能相比的。
2:没有大酱的东北菜,是没有灵魂的。有人说,给东北人一碗酱,他们能吃两公里绿化带。《向往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一桌人围在一起吃饭,沈腾埋头炫小葱蘸酱,美得直吧唧嘴儿。
在东北人的家里每到饭点,东北妈妈总会端上一盆洗好的油麦菜、小红萝卜,黄瓜、香菜,大葱,毛葱,干豆腐和一碗大酱上桌,这碗酱也将贯穿整顿饭的始终。东北人不仅在家要吃酱,下馆子也要吃酱,“大丰收”或“大地回春”端上桌,一桌老小咔嚓咔嚓水萝卜黄瓜条一嚼,这顿饭才算圆满。
当你去东北人家里做客,如果他主动给你端上一盆蘸酱菜,要么说明你这个人很重要,要么是真心实意跟你交朋友。在东北人的饮食体系中,蘸酱菜就是永远的神。不仅在于吃它的场合,还在于它的包罗万象。
3:海南黄灯笼辣酱,辣到原地起飞。海南人的清晨是从一碗热气腾腾的粉汤开始的,虽然佐料很丰富,滋味很饱满,但是如果再加上一勺黄灯笼辣酱,这才真正让味蕾得到满足,打开一天的食欲。
海南饮食属于讲究原汁原味,清淡是主要的基调。但用辣椒提味、增鲜,是海南人饮食里无法割舍的一道风味。看似温温柔柔的海南灯笼辣酱,实则是一个有着15万史高维尔(辣度单位)的“恶魔”,每当食欲不振的时候,只需一小勺就能辣到你原地起飞。
4:以鲜甜风味,占领了潮汕人的味蕾,著名普宁豆酱了解一下。普宁豆酱是潮汕地区每家每户必不可少的调味品,也是当地人公认做得最好吃的豆酱。普宁,并不出产大豆。明朝时期,大批北方人迁徙到潮汕地区,大豆与豆酱制法也传到了这里。
黄豆蒸熟,沥水降温,加入米曲霉菌,蛋白一次次分解。经历反复泡发及发酵,豆酱从白色变成绿色,经过天然照晒,则换上金黄色……在潮菜中,普宁豆酱是不可缺少的佐料,著名的普宁豆酱煮鳜鱼、普宁豆酱焗蟹、普宁豆酱鸡等,都离不开普宁豆酱的辅佐。
5:川菜之魂,郫县豆瓣酱。它被称为“川菜之魂”,辣度重,鲜红油润、辣椒块大、回味香甜的特点。二荆条辣椒、二流板青皮大胡豆、盐、小麦粉,看似再平常不过的几种食材,经过时间的催化,终于修成正果。
其实,正宗的郫县豆瓣酱像白酒一样,也讲究窖藏。一年亮红,两年棕红,三年褐红,五年油黑。颜色发黑、浮出清油,才算极品豆酱。火锅,豆瓣鱼,麻婆豆腐,水煮肉片、鱼香肉丝等经典川菜,如果没有郫县豆瓣酱的辅佐,这些菜就失去了灵魂。
6:游牧民族,绿色美味韭花酱。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赤峰等地的牧民,保留了去草原上采摘野韭菜的习俗。野韭菜梗摘掉,只留花朵,洗净晾干,捣成碎末,加大量的盐腌渍成酱,密封一周后就可以取出食用了。
腌渍后韭菜花会与氯化钠络合成各种氨基酸盐,有效增加咸味和鲜味。这种韭花酱既有韭的辛辣,也有一股出世的清新。配上原汁原味的手把羊肉,去腥之余,还能将肉香衬托得更为鲜美。
7:湖南人有一怪,不放辣椒不成菜。湖南人吃辣椒有300多年的历史,将辣椒腌制成各式各样的味道,或者剁好腌制做菜,这俨然已成为湖南当地的一种习俗。剁椒酱其实就是将辣椒剁好后腌制而来的,剁碎这一步是精华也是剁椒酱的灵魂。这样能彻底激发辣椒本身的清香与辣味,使辣椒酱更爽口,风味更独特。剁椒鱼肉,剁椒鸡翅,都是用的剁椒酱。
8:虾酱,这是沿海地区最常用的调味酱,多出现在山东沿海,辽宁沿海等地区。是用小毛虾和盐混合后,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黏稠的酱。其实,虾酱在很早就已经形成了,据文献记载在清朝雍正年间,虾酱就被作为地方特色进贡朝廷,称为御膳中的一道美味佳肴。
虾酱这种重口味的调味酱,是小简家乡的特产,每到老妈蒸馒头或者玉米饼子,出锅后将其掰成两半,然后中间抹上一勺虾酱,再夹上大葱,美味的“海鲜汉堡”就做好了,扛饿又解馋。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您认为全国哪里的“酱”最好吃呢?你喜欢吃的有没有上榜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