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张家口|各路精英荟萃形成了张家口人独特的饮食习惯

旅游 游戏中的战斗机 2022-11-01 22:01

原标题:白话张家口|各路精英荟萃形成了张家口人独特的饮食习惯

【白话张家口】

张家口作为历史上很有名的贸易集散地,饮食习惯可以说是受各地各民族的饮食习惯影响而形成的大杂烩饮食习惯。

张家口老话儿讲:“刀口不挑,味道拿腰”,说的就是张家口人对于吃来说没那么多精细的讲究,做菜跟八大菜系里注重刀工的“淮扬菜”没法比,张家口人认为菜雕琢得再好,也不如味道好。这也是张家口人爱吃“熬菜”的原因,菜切得多牛X,一下锅熬,就完犊子了(这里说的“熬菜”泛指炖菜)。

张家口人吃“熬菜”可能受山西的饮食习俗影响比较大,做菜用麻油,葱、姜、花椒炝锅,放上各种食材就俩字“咕嘟”,啥时候咕嘟烂活了啥时候算是成功。“山药熬茄子,香死老爷子”的谚语就是这么来的。

什么山药熬茄子,白菜熬粉条,山药熬豆腐,萝卜熬山药,总而言之就是炖,但是又没有东北乱炖那么杂,一般就是两三样食材。

张家口的传统风味面食受北京和山西的影响,品种虽然很多,但大多都是常见货色,莜面鱼鱼、黄米面炸糕、小米煎饼、豆面糕、糖麻叶、鸡盔、麻花、拨鱼儿、荞面饸饹等等。

张家口的饮食可以说是京、满、蒙、汉各路荟萃衍生发展出来的,同时还兼顾山西喜酸、好面的特点。

自古以来,张家口就是个少数民族聚集区,带来了很多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和食用方式,至今为止仍然保留在张家口人的菜谱上。

有蒙古人带过来的手把肉、涮羊肉、烤全羊等等,有回族带来的炸、烙、煎、烤这些手艺和爆肚炖肉这些小食。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饥荒年,挖野菜、撸榆钱儿、采蘑菇、捡地皮菜这些饥荒年形成的饮食习惯,表现出塞外山城人民“挨得了饿,出的了力”的淳朴本质。

有人说福建那边“十里不同音”,小编想说张家口这边是“百里不同食”,单独拿玉米面说,有的地方爱吃窝头、贴饼子,有的地方就爱打糊糊、漏鱼儿。

坝上坝下的饮食习惯就有挺大区别的,坝上吃肉喜欢大锅炖肉,坝下怀安那边又喜欢在炖好的基础上多一道“熏”的工艺,怀安“柴沟堡熏肉”不光是认定的中华老字号,而且还享誉全国。

怀安的面食也挺有特色的,当地人都说“怀安的饼子拿棍儿敲”,烙这种饼子得多放油,多层卷,出来的饼子又薄又酥。

因为受气候影响,再加上紧挨着内蒙,受内蒙习惯影响,张家口人爱喝白酒,饭菜口味比较重,喜好吃肉。

所以张家口人吃饭讲究的是“痛快”、“爽”,跟磨磨唧唧、小碟子小碗的本帮菜完全不是一个频道。

小编曾经去江浙沪出差,那边的小饭馆里米饭是不收费的,老板每天就蒸一小锅饭能卖一天。小编跟哥们几个去吃了一餐饭连人家一天的米饭都吃光了,最后还没吃饱。

*本文中涉及到的相关数据均来自于网络,不能作为学术用途,仅供参考

白话张家口|张家口的三件宝,山药、莜面、大皮袄

白话张家口|炎帝千里求援,黄帝爱答不理,俩人在阪泉PK了一场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