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道工序成就餐桌美味!零距离探秘贵州乡下妹生产车间

旅游 天眼新闻 2022-11-01 14:53

原标题:27道工序成就餐桌美味!零距离探秘贵州乡下妹生产车间

吃饭时拌上一勺辣椒酱,顿时就可口不少;炒菜时加入一点炒菜汁,就省去了搭配各种调料的麻烦;在肉里直接加入些许卤味汁,几小时后就有了美味的佳肴……许多家庭的餐桌上,或许都有一瓶叫“乡下妹”的调味品。可口、便捷、时尚,这既是贵州乡下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乡下妹”)的追求,也是众多消费者的反馈。然而,这样一瓶调味品是如何走向餐桌的呢?日前,记者探秘“贵州乡下妹”生产车间,零距离见证一瓶调味品的诞生过程。

刚踏入位于云岩区金关街道金伍路18号的“贵州乡下妹”厂区,一股浓浓的辣香味就扑面而来。循味而去,在厂区的精选间,一袋袋堆放整齐的辣椒映入眼帘。看上去普通的辣椒,来头可都不小,既有花溪、遵义等本地品种,也有来自河南、山东等省份的,甚至,还有从万里之遥的缅甸、印度等国漂洋过海而来的。产品不同,所用的辣椒也不同,工人们按照不同要求精选分类,再送入下一个环节——清洗,然后烘干并粉碎。

来到炒制车间,记者换上了专门的防护服,戴上头套、穿上脚套,小心地从消毒池蹚过,才能进入。在这里,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锅里翻滚的油辣椒,正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大锅一次就能炒制800斤,小锅一次则能炒制40斤,清洗了几遍的花生,一点皮屑都没有。”生产师傅告诉记者,小辣椒讲究却很大。

“一次炒制那么多,怎么才能保证口味一致呢?”面对记者的询问,该公司总经理邓胜红颇为得意,“都是科技带来的好处。”他解释,科技使生产标准化,不仅所用的姜、蒜、油、盐、鸡精和花生等配料可以定量,炒制时的温度、时间、火候等也都可以精确掌握,这就有效解决了由于工人把握程度不同可能带来的风味和口感的波动。除了标准化生产,科技带来的高效率也令生产部经理罗雪梅自豪不已。她对记者说,公司高峰期曾有280多人,后来通过改进设备,50号人就能完成原有的工作。“而且,未安装先进设备前,一天生产六七百件辣椒酱都加班,现在轻轻松松就能生产1800件共2.16万瓶辣椒产品。量大得很,每天光姜就得用几百斤,辣椒得用4000斤。”她说。

同样“全身武装”,并经过专门的消毒间消毒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灌装车间。在这里,连接炒制车间的两根管道,把炒制好的辣椒酱引入物料槽,4个工人正默契地进行灌装。一勺一勺舀进罐子的油辣椒,如何保证分量都统一呢?原来,在他们的下游,另外两个工人正通过电子秤实时核实,以“多退少补”的方式,确保每一瓶的分量不差毫厘。生产线还在继续,再往下游,有旋盖机对罐子进行密封,有灭菌机进行灭菌,之后贴标机、喷码机、套膜机相继进行,每一个环节都有工人进行把关。完成这些后,排列整齐的辣椒酱们才能开启下一段旅程:清洁、消毒,然后装箱。看起来,一瓶辣椒酱就此生产好了,但邓胜红强调:这还不算结束,得到待检仓库做最后的检验。

“一些企业到装箱就完成了,‘乡下妹’则要到待检仓库进行品控管理,检测标识、生产日期、净含量等是否都达到合格率,这道程序,保证了产品99%的合格率。”他补充说,“公司为此每年得增加20万元的投入,但值得。”如此繁杂的过程,究竟有多少道工序呢?“27道,正是这27道工序,让‘乡下妹’有了自己独特的风味和口感,并且成为贵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交流中,邓胜红向记者列举了公司所获得的诸多殊荣: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贵州老字号、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贵州省著名商标、贵阳市级非遗项目……

令记者意外的是,车间里的产量不少,但公司的仓库却显得空空。“最近销售都好,真的是供不应求。产品一出来,货车和挂车就等着拉走,货车发省内各市州,挂车发省外,一车价值大概40万。”邓胜红一边和工人们交流,一边分享产品的销售“战绩”。他对记者说,“贵州乡下妹”在西南地区和湖北湖南等地销售都不错,在湖北的宜昌、襄樊等地,甚至每家有大小事务,都会做几道乡下妹粉蒸肉、乡下妹凉拌等招牌菜。“这两个地方的不少农村,一个乡镇年销售就能达到几十万。”。记者了解到,作为贵州辣椒界的“老字号”品牌之一,成立29年来,“贵州乡下妹”拥有辣椒酱系列、辣椒面(粉)系列、发酵豆制品系列、酸汤火锅底料系列、调味汁5大系列100余个单品,年销售近1亿元。

全媒体记者:赵毫 郭然

编辑:陈静柔

编审:刘竹寒

审核:万钰

显示全文
返回首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相关推荐